
《编创与活动》教学设计 教材选自《人音版义务教科书》五线谱第六册第五单元《音乐会》 【设计理念】这节课以《嘹亮歌声》为载体开展编创与活动,运用了对话教学中“艺术创作类”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课时合唱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以音乐要素为主线的艺术实践对歌曲进行二次创作和改编。渗透合唱表现、器乐演奏、奥尔夫音乐元素、以及相关音乐学科知识,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义以及在艺术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曲调规整,词意简练而富有意境的日本儿童歌曲。歌曲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大自然中面对远山纵情欢唱的情景。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歌曲为四四拍,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运用了轮唱这一手段,使音乐有着动荡飘逸之感,营造了悠扬的歌声遥相呼应在空中回档的效果,第三乐句在变化重复了第一乐句曲调后,旋律向上推进,从而把欢唱情绪推向高潮。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选择适当的演唱方法来表现乐曲的情绪,并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进行简单的评论。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喜欢与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音乐成果,对知识不感兴趣的时候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采用新颖、生动的教学形式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内容】在学唱《嘹亮歌声》的合唱基础上,集体创作歌曲表现形式和内容,用IPAD现场录制学生改编创作的音乐作品,并与之前的合唱进行对比,活动中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复习演唱二声部歌曲《嘹亮歌声》,能用“明亮饱满” 和“轻柔悠扬”的两种音色表现远山的回声。 2.尝试加入小提琴、甩琴、彩色音条、低音铝片琴、三 角铁等若干打击乐器,对歌曲进行二度编创,丰富歌曲的音乐表现力,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明亮饱满”和“轻柔悠扬”的两种音色表现远 山的回声,并对歌曲进行二度改编和创作。 【教学难点】有音高乐器和无音高乐器的加入,丰富歌曲的音乐表 现力,对比创作前后,增强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奥尔夫木琴、三角铁、彩色音条、甩琴、IPAD一台、小提琴两把、一块黑板。 【教学设计流程图】 【教学主要内容和具体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 《嘹亮歌声》第 一课时两声部合唱歌曲。 全班学生分为两个声部,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复习并完整演唱歌曲《嘹亮歌声》。 了解学生第一课时掌握情况,为后面的创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深化 歌曲表现 第一次学生对话:运用音乐要素加强歌曲的表现力。 师:歌曲需要注意哪一些细节,歌曲可以唱得更好听? 生:大家好!我认为......学生说完请下一个同学补充。 老师将学生的建议板书到黑板上,学生们看着板书在心里回想一下。 带着这些方法再次完整演唱歌曲。 第一次学生对话,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思考,通过对话,相互取长补短,加深学生音乐学习的自我认识。 三、创作方案 第二次学生对话:在掌握歌曲演唱的基础上,学生设计歌曲二次创作的方案。 师;上节课根据同学们的特长和相互推荐,大家进行了一个音乐活动的具体分工,学生自己出示分工表格。 师:老师准备了低音铝片琴、甩琴、彩色音条,大家想怎样加入?顺序和标准又是怎样的? 生:大家好!我认为......学生之间相互补充。 老师将初步方案和标准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在学会歌曲演唱的基础上,根据老师提供的乐器自己制定表演创作方案,充分信任学生,引导学生围绕音乐标准来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第一次创作表现 学生根据方案,分层练习,完整表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