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地球是个美丽的圆》教案 一、课时: 1课时(约40分钟) 二、教材分析 在本课中,我们选用的歌曲《地球是个美丽的圆》,通过其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首歌不仅富有情感表达,还蕴含深刻的生态理念,非常适合在音乐课程中进行讨论和学习。同时,我们还将欣赏著名的《维也纳森林圆舞曲》和《一个真实的故事》,通过对比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音乐的多样性及其所传达的文化内涵。这个课堂将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增强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学情分析 现阶段的学生普遍对大自然的美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然而对于环境保护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参与的意识仍显不足。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热衷分享自己的观察与见解,但往往缺乏行动的具体计划。通过音乐的学习,尤其是结合环保主题的课程,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关注并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同时,学生们对于乐曲的欣赏能力和节奏把握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重点引导。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通过对《地球是个美丽的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与生命之美,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审美能力。 2.艺术表现:通过歌曲的演唱和表演,启发学生用音乐表达对大自然和环保的感悟。 3.创意实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环保倡议书的创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意表达能力,激发他们为环境保护做贡献的愿望。 4.文化理解:通过欣赏维也纳音乐,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使他们了解这一地区的音乐历史嘉宾约翰·施特劳斯及其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价值。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拍子中的后半拍起唱及连音线的练习,让学生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变化。 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能够通过演唱与肢体语言来传达出来。 2.教学难点: 将歌曲表现与学生的内心感受结合,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促使其自发地参与到表演中。 辨别和表现乐曲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六、教学方法 听觉体验法:通过聆听多种音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活动,增强团队间的合作精神并共享资源。 讨论与分享法:鼓励学生发表看法,通过讨论深化对音乐和环保理念的理解。 视听结合法:结合视听材料,如视频和音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表现力。 七、教具准备 音响设备及播放相关音乐音频的设备。 歌曲《地球是个美丽的圆》、《维也纳森林圆舞曲》《一个真实的故事》的音频文件。 与环保相关的视觉资料和视频。 白纸、彩笔等创作工具,用于学生的创意思维表达和小组活动。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讲解,引入《地球是个美丽的圆》的背景,突出这首歌在环保教育中的重要性。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自然景观的图片,鼓励学生分享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保问题,加深他们对环境保护必要性的理解。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1.初听歌曲: 播放《地球是个美丽的圆》,鼓励学生在第一次聆听时闭上眼睛,感受旋律的流动。提问“你觉得歌曲中‘圆’代表了什么?”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引导他们思考地球、生命和环境间的关系。 2.再听歌曲: 鼓励学生分段聆听,注意到歌曲的情感变化和旋律层次。问学生:“粉红色与黄色部分在情感上有何相同与不同?”引导他们在欣赏中感受不同的音乐元素如何结合在一起。 (二)探究 3.切分节奏与音准: 针对歌曲中的大跳部分,教师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练习时注意音准,强调节奏的变化。可以使用打拍或拍手的方式,帮助学生体会与记忆。 4.学唱歌曲: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学习一段,鼓励他们在组内进行讨论、排练。教师逐层引导,鼓励学生运用划线和造型等方法来增强自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