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53678

第1课 茉莉花 东北民歌(教案)-2024—2025学年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日期:2025-05-1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199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课,茉莉花,东北,民歌,教案,-2024
  • cover
《茉莉花》东北民歌教案 一、课时: 1课时 二、教材分析 《茉莉花》是一首源自中国东北地区的传统民歌,因其优美的旋律和富有情感的歌词而受到广泛喜爱。这首歌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旋律流畅且易于记忆,适合小学生学习。在教材中,《茉莉花》的地位不仅在于其音乐性,更在于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传承。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能够接触到东北的民俗、风土人情以及音乐的独特表达形式,为他们打开一扇了解民族文化的窗户。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敏感的时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唱技巧。他们的音乐素养在不断提升,能够对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进行初步分析与理解。大多数学生对民间音乐和传统文化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尤其在课堂中通过互动学习与实践,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茉莉花》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歌唱能力,还能加深对东北民歌及其文化背景的理解,增强其文化认同感。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通过观看、聆听和演唱《茉莉花》,让学生感受到其旋律之美,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水平。 2.艺术表现: 通过演唱训练,让学生掌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学习如何在演唱中表达情感,提升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鼓励学生在团体活动中表现出色,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3.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挥创造力,通过编排舞蹈、加入乐器伴奏或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扩展他们的艺术实践,培养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4.文化理解: 使学生深入了解东北民歌的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帮助他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对本民族音乐的自豪感及文化认同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茉莉花》的旋律和歌词,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演唱。 在演唱过程中能够情感真实地表达歌曲所传达的意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歌曲的情感内涵。 2.教学难点: 情感表达的深度和准确性。部分学生在演唱时可能只注重技巧,而忽视了情感的投入,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情感。 六、教学方法: 听觉导入法:通过播放相关音频或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美。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分组讨论和练习,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他们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示范与模仿法:教师进行示范,学生跟随模仿,帮助他们准确掌握演唱技巧。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响设备) 《茉莉花》的音频、视频资料,以及相关的音乐播放器 歌词卡片,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与东北民俗、文化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背景知识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播放《茉莉花》的音频(或视频),鼓励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这首歌曲的旋律之美。播放结束后,带领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提问:“大家听到的这首歌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它传达了怎样的情感?”这一环节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通过课件展示《茉莉花》的历史背景,讲解其来源、发展及其在东北地区的文化特点。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民间传说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励他们对此曲目的进一步探索。同时,可以提出问题:“你们是不是听过类似的民歌?它们的主题和风格有何不同?”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民歌的特色和情感表达上。 (二)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茉莉花》的歌词,探讨歌词中体现的情感和主题。在讨论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文化背景,分享他们对歌词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对每组的讨论进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