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羊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民歌,生动描绘了“剪羊毛”的劳动场景。其旋律优美欢快,尤其是附点节奏的运用,更赋予歌曲活泼跳跃之感。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个乐段有四个乐句,第一个乐句和第三个乐句旋律相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歌曲积累,能够掌握歌曲的情绪、速度,并有一些乐理基础,已经学习过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四分休止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并感受附点音符的特点。 教学目标: 1、 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幸福快乐感。 2、 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3、 可以自由选择乐器并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在唱高音区时能够切换到假声演唱 2、 感受附点节奏的欢快感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 师生问好 2、 新课教授 1、 导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做的吗?” 师:“是毛线,由羊毛制作的。你还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由羊毛做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由羊毛制作的物品,我们一起看一看。(多媒体展示)” 师:“这么多东西都是用羊毛制作的,那需要很多的羊毛吧?这么多羊毛从哪里来呢?”(学生思考回答) 师:“对了,羊毛当然出在羊身上啦!你们知道吗?世界上有一个国家是出产羊毛大国,它被称为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它就是澳大利亚。让我们一起到澳大利亚看看吧。” (多媒体展示奥拉利亚的景色) 师:“同学们看,这里就是澳大利亚的牧场了。哇!好多的绵羊啊!夏天要到了,天气越来越热,绵羊们还穿着厚厚的衣服,可要热坏了,怎么办呢?牧场上的工人们会把绵羊的毛减掉。工人们可厉害了,不到三分钟就可以剪好一只羊。” 2、 感受附点节奏 师:“你们想不想剪一剪?准备好你的剪刀,跟老师一起剪一剪好吗?我们的是音乐剪刀,还剪出了节奏感。你看,老师用红色标出来的是什么呢?你听,它有什么特点?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0|” (学生听后回答) 师:“你听的真仔细,前面的音长一些,后面的音短一些,它就叫附点音符。我们一起来剪一剪好吗?” 3、 初听歌曲,画出旋律线并感受歌曲的情绪 师:“澳大利亚牧场上的工人们在剪羊毛的时候还创作了一首歌曲《剪羊毛》,我们跟着他们的歌声一起来剪一剪好吗?” (剪羊毛的时候,随着旋律起伏剪,感受旋律的走向。) 师:“这手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呀?”(学生回答) 4、 复听歌曲,律动感受相同的旋律 师:“真是一首让人感觉欢快的歌曲,老师忍不住想动起来了,你跟我一起动起来好吗?” (带领学生律动,在旋律相同处做相同的动作,引导学生划分乐段) 5、 学习歌词 师:“真欢乐!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歌曲中把羊毛比喻成什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歌词好吗?你能试着按照节奏读歌词吗?老师提醒一下,在有附点音符的地方把前面的音读长一些,后面的音读短一些。” (带领学生按照节奏读歌词,在学生读错的地方纠正) 6、 模唱旋律,学习歌曲 师:“我们来学习这首欢快的歌曲。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用lu来唱,老师先弹的慢一些,要仔细听噢!” (慢弹琴,学生跟着琴用lu模唱旋律。纠正唱的错误的地方) 师:“你有没有哪里觉得不好唱的地方?” (帮助学生解决不会唱的地方) 师:“歌谱中用黄色标记出来的地方音比较高,这里同学们注意,不要喊唱,喊唱不好听也容易伤害嗓子。同学们切换到假声来唱。怎么唱呢?首先坐端正,面带微笑,眉毛轻轻抬起来,感觉像往瓶子里吹气似的,轻轻的,气息平稳的来唱。” (纠正学生的唱法和声音) 师:“这首一首欢快的歌曲对吗?我们再来一次,把它唱欢快一些,我加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