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李白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 誉 。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 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 自古非常繁华。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 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情境导入 人民教育-出卷网- 扬 州 慢 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下册第一单元 素养目标 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 2.通过分析词中的景物体会词中的所表达情感。 3.理解本词中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丰富的写作手法。 走近作者 孔子曾经按照人的思想品德高下,将人分为三等: 狂,猾,乡愿。狂者,就是有进取心的人;猾者,就是 独善其身的人;而乡愿则是同流合污的人。 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也将词人分 作了三等:东坡、稼轩为狂者,姜夔为猾者,而吴文英 等就分到了乡愿中。 狂者苏轼、辛弃疾的作品我们是比较熟悉的,而对 猾者姜夔则有些陌生。 走近作者 姜夔 (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一生未入仕途,漂泊江湖,依人作客,却绝不谄媚逢迎侯门。 姜夔工诗词、善书法、深谙音律,自度十七首曲,都旁缀音 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著有《白石道人诗集 》。 词作有冷香幽韵和瘦骨逸神,词风清丽典雅,为清代浙派词 人所尊奉。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 “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写作背景 靖康之变(1126年)后,北宋灭亡,宋室南 渡,与金隔淮河相对峙,昔日繁华都会扬州一变 而为边城,加之国力虚弱,统治者偏安一隅,不 思进取,金兵频繁发动大规模南侵。绍兴三十一 年(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烧 杀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淳熙三年(1176)的冬至日,21岁姜夔经过扬 州,目睹城里萧条荒凉的景况,怀想它原有的繁 荣华美气象,故国残破的悲思油然而生,就写下 了这首《扬州慢》来抒怀寄意。 扬州自隋开运河后即成南北运输要道,富商大贾云集其 内,歌楼舞榭林立其间。本词是作者21岁时路过扬州所作。 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 ,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 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 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 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 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 因而追怀丧乱,感 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 写作背景 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 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州之一。 早在东汉时期便是政治军事基地 ,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 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 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六朝时 ,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 州”之说。 扬 州 扬州又称广陵、维扬、江都、芜 城、邗(hán)、 南兖(niǎn) 州、 吴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春秋战 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 2480余年的历史。 解题 词牌名,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 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 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任务一 诵读文本,读懂大意 淳熙【帝王年号纪年】丙 申【干支纪年】至 日【指冬至 日】,予过维扬【扬州】。夜雪初霁【雨后或雪后转晴,此处 指雪晴】,荠麦弥望【充满视野,满眼】。入其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