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59364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顽皮的杜鹃》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05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1283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3课,顽皮的杜鹃
  • cover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顽皮的杜鹃》 学科 音乐 学段 中段 年级 三年级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以能完整唱好歌曲为起始目标,结合简单的多声部合唱,丰富歌曲表现色彩。在提高学生歌唱能力的同时,巩固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掌握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歌唱与表演中感受音乐情绪与形象。 本课基于音乐课程标准中“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2.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核心内容 以《顽皮的杜鹃》演唱为核心内容,有机结合本领域的“演唱”“识读乐谱”和“综合性艺术表演” ;以及结合他领域的“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 (二)教材分析 《顽皮的杜鹃》是全册教材的第六册第三单元歌曲。这是一首奥地利童谣,节拍为4/4拍,节奏简单,旋律活泼,流畅上口,曲调悠扬。歌曲以四分.八分音符节奏构成,为6个乐句的一段体结构。“sol mi”的旋律模仿杜鹃叫声贯穿全曲,伴随着跳音,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充满童趣。 二、学生情况分析 1.能够积极参与演唱活动,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做出体态反应。 2.学生演唱过简单的合唱歌曲,如二声部轮唱、固定音型、固定节奏型的演唱方式,对于对比聆听的学习方式比较熟悉。 3.学生认识二分、四分、八分音符及八分休止符,并能较好的拍出其组合节奏。 4.能够识读C、G、F大调曲谱。能够较熟练的运用柯尔文手势帮助自己唱准音高。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了聆听感受、合作探究、体验律动、对比演唱等教学方式。如: 1、在导入环节,通过对比演唱,感受连贯与跳跃的演唱方法,引出歌曲《顽皮的杜鹃》。 2、在感知音乐形象的环节,通过感受、对比、体验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知与记忆。 3、在识读乐谱与合唱环节,通过采用听、读、记、写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技术准备 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音频、视频;用overture制作乐谱;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积极感受音乐,能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用肢体、歌声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在聆听、体验、模仿、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歌曲的演唱。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参与齐唱、合唱。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歌曲《顽皮的杜鹃》的感受与演唱。 (二)教学难点 唱好跳音并准确和谐的演唱二声部。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 本课教学由“课前准备”、“聆听歌曲”、“旋律听辨”、“识读乐谱”、“唱好歌曲”五个环节组成。具体过程如下: (一)课前准备 环节目标:初步了解歌曲节奏,感受连贯与跳跃的演唱方法,快速进入歌唱状态。 节奏练习。 2.音程训练: (1)学生演唱。 (2)教师示范跳音唱法。 (3)学生对比演唱,教师纠正跳音的演唱方法。 设计说明:通过节奏的训练,了解歌曲的节奏。通过三度音程歌,进行连贯与跳跃发声模唱练习,初步体验连和跳的演唱方法。 (二) 聆听歌曲 环节目标: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歌曲文化背景,掌握歌曲中跳音的演唱。 1.初听歌曲,找出跳音的地方。 2.复听歌曲,并跟随歌曲中的杜鹃演唱。在音乐反复时随音乐律动。 3.板书课题《顽皮的杜鹃》 4.音乐文化介绍。 设计说明:通过两次完整聆听,演唱,感受情绪、体验跳音的演唱技巧。 (三)旋律听辨 环节目标:掌握歌曲中杜鹃鸟的演唱 1.复习F大调,找出杜鹃歌的叫声———sol mi 2.认识跳音记号并演唱。 3.演唱由sol mi构成的不同音组,并由学生板书。 4.师生接唱。 设计说明:通过听辨、记写、接唱等方法学会演唱杜鹃的不同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