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历史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是某一单元的学习主题,以下不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 A.统一六国 B. 三国鼎立 C. 孝文帝改革 D. 江南地区的开发 2.北魏孝文帝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将都城从平城迁到了( ) A.长安 B.许 C.洛阳 D.建康 3.“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唐朝时,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C.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D.清朝时,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 5.“胡人汉服、汉人胡食”反映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下列哪项改革凸显了这一现象 A.商鞅变法 B.张骞出使西域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文成公主进藏 6.“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 出卷网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的是:( ) A.说汉话 B.穿汉服 C.改汉姓 D.以法治国 7.“东汉末年分三国……”这是周杰伦的一句歌词,它反映了东汉末年三足鼎立的历史现状,三国分别是魏、蜀、吴。请问三个国家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A.蜀、魏、吴 B.魏、蜀、吴 C.吴、魏、蜀 D.魏、吴、蜀 8.嘉兴有件传家宝———子城。它是嘉兴历代府衙所在地,位于市中心府前街,始建于231 年。据此推算,子城建造时嘉兴隶属于( ) A.东汉 B.三国吴 C.西晋 D.三国蜀 9.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开始南移 C.明朝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 10.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下列人物中,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从而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是( ) A.秦孝公 B.汉光武帝 C.汉武帝 D.北魏孝文帝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开始南移。下列不属于该时期经济南移原因的是 A.北方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 B.南方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C.南方新建了许多水利设施 D.北方人口开始南迁,补充了大量劳动人手 12.自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其中主要是因为他们( ) A、与汉族贵族联姻 B、采用了汉族的官制 C、学习汉族的礼法 D、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了汉族姓氏 1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而北方经济日益落后。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 ) A. 江南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比北方强 B.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 C. 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 D.先秦以来,南方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方 1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农业生产要“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他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 A.听天由命,逆天无功 B.不误农时,因地种植 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 D.勤劳致富 15. 新编历史剧(豫剧)《北魏孝文帝》, 出卷网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创作,于今年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正式公演。北魏孝文帝雄才大略,提倡汉化。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 A.使用汉语 B.让鲜卑人采用汉姓 C.与汉族通婚 D.让汉人用鲜卑习俗 16.同学们要了解我国古代河流的走向,以及水道流经地区的风土人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