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61925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 课件+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129155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
    (课件网) 《经典常谈》 选择性阅读 . 甲骨 金文 小篆 典 楷书 典字的下部 一说从双手,表示双手持书简看书,即 开卷有益。 一说是古人正襟危坐,把书籍放在几案 上经常翻看,所以标有“经典”一说。 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 类别:经典文学 成书时间:1942年 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共十三篇 01 兴趣 02 问题 03 目的 04 方法 选择性阅读 朱自清 (1898-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 《柴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 1938至1942年间,朱自清不仅同时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与其师范学院国文系任教,而且还自1934年开始即参与到国民政府国防设计委员会主持的中小学国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中,并在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7年10月,负责统筹这一工作的杨振声建议朱自清“可自己写一些有关中国文化的课文”,这成为了他在日后写作《经典常谈》的直接缘起。 创作背景 此书为古籍之导言,浅明精要,宜于中学生阅读。 这本书所说经典,不专指经籍,是用的“经典”二字的广义,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共十三篇。把目录抄在这儿:《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四书”第七;《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诸子第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前头十一篇都就书讲;末了“诗”“文”两篇却只叙述源流,不就书讲,“因为书太多了,没法子一一详论,而集部书的问题也不像经、史、子那样重要,在这儿也无需详论”。 ———叶圣陶 作品概览 《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文字要言不烦、通俗流畅,讲透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典籍精髓。 章节梳理·《说文解字》第一 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仓颉造字,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仓颉造字的地方叫“凤凰衔书台”。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章节梳理·《说文解字》第一 汉字六书 1 象形,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1 2 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2 3 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3 4 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4 5 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5 6 假借,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6 章节梳理·《说文解字》第一 章节梳理·《周易》第二 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学说盛行,儒家借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 此外还有《文言》《系辞》两传; 到了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后称为《逸易》。 章节梳理·《尚书》第三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制作。 章节梳理·《诗经》第四 春秋时通行赋诗;孔子时代,用《诗》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比:类比。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章节梳理·三礼第五 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周礼》; “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述之作。汉代的“记”很多,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