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名称 4.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课时) 课堂类型: 新课 □复习课 □习题课 □实验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 学习者 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二(6)班的学生,本班学生基础较好,对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已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因此对于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也能较好理解,本节内容主要引导学生理解一些新的生物学专业术语比如生态足迹,课后布置学生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 教学目标 分析生态足迹,探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认同应处理好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认同应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提出保护环境的具体建议或行动计划。 教学重点 探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落实教学重点的方法: 板书、多媒体图片、视频 教学难点 分析生态足迹; 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 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 板书+多媒体图片视频、分组完成实践活动 教学资源 选择 教师用书、教材、题单、天天练 技术手段的使用: 电子白板、板书、多媒体 课时: 1课时 核心问题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这对人类的生存以及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影响? 怎样从我做起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情境 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 教师呈现资料:某同学假期来到几乎没有工矿企业的青海省茶卡盐湖,这里被称为“天空之镜”,湖水清澈、大气透明。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大城市时常发生雾霾,他认为,没有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就会很好。次年,他到了几个海滨城市旅游,发现这里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他认识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似乎并不矛盾。 讨论1.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不是,人类活动可能破坏环境,也可能改善。 讨论2.怎样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坏境?———边发展,边保护,边治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几方面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导入新课。 问题情境 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有何关联?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生态足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生态足迹的概念指的是? 步行和开车、吃蔬菜和吃牛肉相比谁占有的生态足迹更大? 你觉得怎么解决人口日益增长和生态足迹的问题? 教师点评:1、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2、牛所处的营养级比蔬菜高,牛生存所需的资源占有一定的草地面积,吸收牛生命活动产生的CO2也占有一定的森林、草地或农业面积,所以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 多媒体呈现教材思考讨论部分材料,学生思考并回答。 【资料1】 18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世界人口增长情况,以及未来几十年的预测情况如下图。 讨论1: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不一定。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 【资料2】有研究显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与1961年(数据可采集的第一年)相比,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增长了约2倍,而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总量只提高了30%(下图)。地球早已进入生态超载的状态。 【资料3】175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只有大约0.028%,而2016年,这一数值已经超过0.04%。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水泥的生产以及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毁林)等。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 讨论2: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全球发展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