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68267

统编版(五四制)语文九年级上册 25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168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五四,语文,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
  • cover
25 刘姥姥进大观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读音及含义。 2.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3.整体感知本文的结构内容。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2.学习借鉴刻画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其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不同人物“笑”的特点,推测人物性格,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本文的结构内容。 2.了解不同人物“笑”的特点,推测人物性格。 3.理解文中典型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红楼梦》中写笑最经典的就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席间这幅群笑图,可以说,群笑图中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曹雪芹是怎样生动传神地描写出众人笑态的呢?在他笔下,每个人的笑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请同学们认真地默读课文,去悉心地品味一番吧! 二、知识卡片 1.作者档案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是清代小说家。 2.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人民文学-出卷网-2000年版)。 这是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送来些野菜瓜果,恰巧贾母听得此事,请刘姥姥过去陪她说话。刘姥姥便说村里的故事,贾母甚是爱听。贾母在大观园设宴招待刘姥姥,刘姥姥看什么都新鲜,闹出不少笑话,鸳鸯更施小计捉弄,众人行酒令,所说词句颇有寓意,黛玉不经意说了几句《西厢记》中的句子,引起宝钗的注意,刘姥姥的令词又引发哄堂大笑。 3.语基积累 (1)生难字 径(jìng) 潇(xiāo) 蓼(liǎo) 戗(qiàng) 漱(shù) 麈(zhǔ) 撮(cuō) 楞(léng) 掀(xiān) 怔(zhèng) 斋(zhāi)箸(zhù) 楠(nán) 促(cù) 筵(yán) (2)重点词语 相干:指相互间有联系,有关系、有牵涉,多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 蓼溆:水边有着许多花草的地方。 捉弄:戏弄。 摄丝戗金:把捏成各种图案花纹的金丝嵌在器物上。 促狭鬼儿:爱捉弄人的人。促狭,爱捉弄人。 三、整体感悟 (一)初步感知 1.文题探讨 《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原题为“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这一标题既写出了本文的主人公“刘姥姥”,也表明了人物活动的地点“大观园”,题目让人一目了然地知道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刘姥姥在大观园里的活动情形。 2.分层解读 第一层:写凤姐、鸳鸯等人设局取笑刘姥姥。 第二层:写刘姥姥上演“笑”剧的过程。 第三层:写刘姥姥上演“笑”剧后的感慨及凤姐、鸳鸯等人以实情相告。 (二)深层领悟 1.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笑”剧是谁导演的?她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 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的这场“笑”剧,是由凤姐、鸳鸯等人导演的。她们觉得刘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格格不入,甚至很滑稽可笑,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开涮,取笑。 2.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笑,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说说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凤姐、鸳鸯的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探春、史湘云、薛姨妈的笑自然流露,反映出她们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的笑又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宝玉笑时钻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气的性格特点。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母给揉肠子,反映出她娇气、孩子气的性格特点。贾母笑得眼泪流了出来,反映出她仁慈、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点。 3.结合刘姥姥的言谈举止,分析这个人物形象。 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为了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