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运动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二、学习内容 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①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②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 ③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大致速度。 ④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4.1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 ①了解生活中各种能的形式,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三、学业要求 能说明常见的物体运动方式和特点,知道速度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能对常见的物体运动形式进行分类,概括不同运动的特点: 能用科学词汇、图示符号等表达物体运动的方式: 会用简单工具测量距离、时间等: 能在探究过程中描述现象并如实记录: 能识别生活中各种能的形式,举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单元课时设计 5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运动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是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个综合探究单元,意在带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并研究有关运动的学习内容。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将“运动”理解为肢体上的“动作”或者“活动”,正确理解科学概念中的“运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物质世界,也有助于他们从“物质”“运动变化”“能量”的视角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促进科学素养的发展。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本单元通过描述、制定计划、处理信息、表达交流、迁移应用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该单元分为五课,分别分《物体的运动》《运动的快慢》《速度的测量》《运动的形式》《运动与能量》。引领学生从事物的表象展开研究,从充分的学习体验开始,观察认识“什么是运动”,比较发现“运动有快慢”:学会通过测量收集数据,计算“速度”,进而建构“运动”这一科学概念:认识到虽然物体的运动有不同的形式,但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本单元教学内容的设计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大概念,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 主题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小学生有较好科学习惯和科学思维,对科学课有一定的热情程度,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并且能很好地进行小组合作。他们之前已学过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已经知道推力、拉力等常见的力,对于多种活动并不陌生,通过自己体验或者其他途径,知道多种让球动起来的方法。经过两年科学课的学习,在观察、实验、记录等探究技能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对于一些较为容易的探究问题,可以考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自己去发现,多一些自主的空间,借此锻炼学生的探究技能,也能增加探究的兴趣。 开放性学习环境 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物体的机械运动有不同的形式。 科学思维: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 探究实践:从照片中提取时间信息和位置信息;记录赛跑成绩统计表和绘制统计图;对比并用图示描述不同运动形式的特征;收集整理实验现象、图片来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