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网络安全要当心 教学设计 课题 网络安全要当心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网络安全要当心》一课是江西科学技术-出卷网-2023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聚焦网络安全这一核心议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网络安全的特点,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网络安全的基本认知框架。同时,教材强调“扫一扫需谨慎”,意在培养学生面对二维码等扫描行为时的安全意识,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警惕潜在的网络安全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 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安全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理解网络安全的特点,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培养对网络环境安全的敏感性和防范意识。计算思维:通过学习“扫一扫需谨慎”的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并识别网络中的潜在风险,学会运用计算思维分析二维码等扫描行为的安全性,培养逻辑思维和风险评估能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能够掌握在数字化环境中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基本方法,了解新兴技术如二维码扫描的潜在风险,鼓励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创新,同时确保数字化学习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信息社会责任: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网络安全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自己在维护网络安全中的责任,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不参与网络攻击和传播恶意信息,培养负责任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 了解网络安全的特点 难点 掌握扫一扫需谨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网络安全事件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网络安全有哪些特点吗?为什么我们需要特别当心‘扫一扫’的行为呢?” 观看案例,思考并尝试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对网络安全和“扫一扫”行为的初步看法。 通过真实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思考网络安全的特点和“扫一扫”行为的风险,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讲授新课 环节一:讲解网络安全的特点逐一解释网络安全的特点,包括保密性(确保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人获取)、完整性(保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可用性(确保信息和服务在需要时能够被访问和使用)和可控性(对网络和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银行账户信息保密、电子邮件内容不被篡改等,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特点的实际应用。环节二:强调“扫一扫需谨慎”的原则讲解二维码技术的便利性和普及性,同时指出其中潜藏的安全风险,如恶意链接、病毒传播等。强调在扫描二维码之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判断二维码的来源是否可靠,内容是否安全。环节三:演示安全扫描二维码的方法展示如何使用官方或可信赖的应用程序进行二维码扫描,以避免潜在的安全威胁。演示在扫描后如何检查链接的安全性,如查看URL是否正规、是否有https安全协议等。提醒学生在扫描二维码后,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要随意泄露给不明来源的第三方。 认真听讲,记录网络安全的特点和“扫一扫”行为的风险。观看教师的演示,学习如何安全地进行二维码扫描。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或疑虑。 通过详细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全面理解网络安全的特点和“扫一扫”行为的风险。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疑虑,促进课堂互动,增强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 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与网络安全和“扫一扫”行为相关的练习题,如判断题、选择题等。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题,并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收集学生的练习答案,进行简要讲评,强调易错点和重点。 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遇到问题时,举手示意并寻求教师或同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