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83754

【教学评一体化】第一单元第一节 地球仪(第1课时)课件+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34次 大小:97658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学,一体化,第一,单元,一节,地球仪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地球仪(第1课时) 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 指标 权重 评 价 因 素 评价等级 简要评价 优 良 中 一般 教学 目标 (1) 10 1、根据课标、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 2、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教学结构 (2) 15 1、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能力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安排教学环节,具有自己的特色。 2、过程设计科学合理,抓住重点关键,突破难点。 3、过程层次清晰,布局合理,信息反馈及时。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扎实,体现学法指导。 5、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对学生智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 方法 (3) 20 1、注重优化教学过程,讲究教学实效。 2、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精当,富有诱导性。 3、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注意教与学的调节,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教学 手段 (4) 10 1、根据教学实际,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如电教,提高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常规教具和学具的操作。 教学时间 (5) 10 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节。 2、各环节耗时合理,讲练时间协调. 3、作业适度,负担合理。准时下课,不拖堂。 教学氛围 (6) 20 重视教学情况的创设,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师生感情融洽。 教学 效果 (7) 20 1、教学措施落实,学生各方面表现出色。 2、教得实、学得活,即时效果好。 3、教学任务完成,课业负担减轻,教学效率提高。 注:优95%,良85%,好75% 一般60% 评教人: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地球仪 教学设计 课题 地球仪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地球仪,地球仪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在全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本节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以及空间感的好素材,本节也着力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2022新课标要求 ·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的直径和赤道半径,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了解地球仪的结构及作用,知道纬线与经线的特点,掌握纬度与经度、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使学生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形状,了解地球的直径和赤道半径,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综合思维: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天体运行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3.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天体运行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4.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学情分析 本节学习地球仪,教学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强。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主动学习。七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原理难以把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例举了大量的生活实例,模型感知,引导学生空间想象等形式,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重点 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经纬网的综合判读。 难点 利用经纬网判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地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