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冀教版 数学 八年级 上 第十七章 特殊三角形 17.1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重点 难点 1.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2.探索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掌握. 3.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性质的探究及应用. 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 情景引入 在我们的身边,许多物体的形状是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如房屋的钢梁架、红领巾、交通标志的外延形状等. 新知引入 知识点1 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定义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顶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 A B C 顶角 腰 腰 底边 底角 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 (1)我们知道,线段BC为轴对称图形,中垂线为它的对称轴.由AB=AC,可知道点A在BC的中垂线上.据此,你认为△ABC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对称轴是哪条直线? (2)∠B和∠C有怎样的关系? (3)底边BC上的高、中线及∠A的平分线有怎样的关系? 思考: A B C 不难发现,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的垂直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B=∠C,底边上的高、中线和顶角的平分线三线重合. 探究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已知:在△ABC中,AB=AC. 求证:∠B=∠C. 知识点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证明:如图,作∠A的平分线AD. 在△ABD和△ACD中, ∵ AB=AC(已知), ∠1=∠2(角平分线概念), AD=AD(公共边), ∴△ABD≌△ACD(SAS). ∴∠B = ∠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从上面的证明过程还知道: BD=C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DB=∠AD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因为∠ADB+∠ADC=180°,所以∠ADB=∠ADC=90°. 因此,∠A的平分线AD,也是△ABC底边BC上的中线和高.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例. 定义 知识点3 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定理 已知:如图,在△ABC中,AB=BC=AC. 求证:∠A=∠B=∠C=60°. C B A 证明:∵在△ABC中,AB=BC=AC, ∴∠A=∠B=∠C(等边对等角). ∵∠A+∠B+∠C=180°, ∴∠A=∠B=∠C=60°.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例题解析 例1已知:如图,在△ABC中,AB=BC,BD,CE分别为∠ABC,∠ACB的平分线. 求证:BD=CE. 证明:∵BD,CE分别为∠ABC,∠ACB的平分线, ∴∠ABD= ∠ABC,∠ACE= ∠ACB. ∵∠ABC=∠ACB(等边对等角) ∴∠ABD=∠ACE(等量代换). ∵AB=AC(已知),∠A=∠A(公共角), ∴△ABD≌△ACE( ASA ). ∴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随堂练习 1.在△ABC中,AB=AC. (1)若∠A=40°,则∠C等于多少度? (2)若∠B=72°,则∠A等于多少度? 解:(1)∵∠A=40°,∠A+∠B+∠C=180°, ∴∠B+∠C=180°-∠A=180°-40°=140°. ∵AB=AC,∴∠B=∠C=140°÷2=70°. (2)∵AB=AC,∴∠B=∠C=72°. ∵∠A+∠B+∠C=180°, ∴∠A=180°-∠B-∠C=180°-72°-72°=36°. A B C 2.如图,在△ABC中,AB=AC,∠B=50°,则∠C的度数为( ). A.80° B.60° C.50° D.40° C C B A 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在AC边上,∠DBC=35°,则∠ADB的度数为( ) A.25° B.60° C.85° D.95° D 4.如图,在△ABD中,AC⊥BD,垂足为C,AC=BC=CD. (1)求证:△ABD是等腰三角形; (2)求∠BAD的度数. (1)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