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三 溶液与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教案 教学课题 第一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学课时 2 教学时间 教学班级 教学地点 1.了解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相关计算; 3.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物质的量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等化学学 科核心素养; 2.通过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相关计算,培养学生现象观察与规律认 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3.通过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核心素养 )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转化关系的建构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的概念 教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溶液的组成通 常以一定体积的 溶液中所含溶质 的量表示; 2.溶质的量一般 以溶质的物质的 量表示 1. 以“ 情境与问 题”引入,引导学 生发现水污染物 的排放标准多以 “mg/L” 或 “mg/m3”为单位; 2. 引导学生思考 “可称量物质与 原子、离子或分 子之间有什么联 系呢?”从而引 出物质的量这一 全新的物理量 1.通过了解各种 污染物的排放标 准,回顾溶液组 成的表示方法; 2.思考“参加反 应的原子、离子 或分子人们不仅 肉眼看不到,也 难以称量”,体 会引入物理量将 可称量物质与微 观粒子联系起来 的重要意义 既紧扣本节主 题,又为引入 “物质的量”和 “阿伏伽德罗 常数”概念做好 铺垫 环节一: 课程导入 1.物质的量是用 来描述物质所含 粒子数目多少的 物理量。用符号n 表示,单位为 mol; 2. 1mol 任何物质 所含粒子的数目 和0.012 kg 12C 中 所含的碳原子数 目相等,这个数值 被称为阿伏伽德 罗常数,符号NA; 3.物质的量(n)、 1.引导学生结合 教材图3-1-1“国 际单位制几个基 本单位的新定 义”找寻将可称 量的宏观物质的 质量与组成它的 微观粒子之间联 系起来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 2.通过举例如“如 果把6.02×1023 粒 米给全球60亿人 吃,每人每天吃 1.感受微观粒子 与宏观物质之间 建立联系的必要 性; 2.体会物质的量 的概念和阿伏伽 德罗常数的意 义; 3.完成概念辨 析、练习讨论, 理清物质的量 (n)、阿伏伽德 罗常数(NA)及 粒子数目(N)之 1. 通过物质的 量的学习,建立 宏观与微观的 联系; 2. 从含义和类 比视角了解阿 伏加德罗常数, 感受宏观和微 观的区别,感受 阿伏伽德罗常 数的价值; 3. 通过概念辨 析、练习帮助学 生掌握物质的 环节二: 物质的量 及阿伏伽 德罗常数 阿伏伽德罗常数 (NA)及粒子数目 (N)之间的关 系: 一斤,要吃14 万 年”让学生理解 物质的量、阿伏 伽德罗常数等相 关概念; 3.设计概念辨 析、练习讨论帮 助学生巩固相关 概念及转化关系 间的关系并熟练 运用 量的概念,并对 物质的量(n)、阿 伏伽德罗常数 (NA)、粒子数 目(N)之间的 关系进行总结 1.单位物质的量 的物质所具有的 质量称为摩尔质 量,用符号M 表 示,常用单位 g/mol; 2.任何元素原子 的摩尔质量,如果 以g/mol 为单位, 数值上等于该元 素原子的原子量。 任务物质的摩尔 质量,如果以 g/mol 为单位,数 值上等于该物质 化学式的式量; 3. 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 及物质的摩尔质 量(M)之间的关 1.引导学生通过 观察教材图 3-1-2“1mol不同 物质的质量”,得 出摩尔质量的概 念,进而区分摩 尔质量、1mol物 质所具有的质量 以及物质的式量 三者之间的区别 和联系; 2.设计习题,引 导学生通过练习 思考掌握物质的 量(n)、物质的 质量(m)及物质 的摩尔质量(M) 之间的关系 1.通过观察与思 考,理解摩 尔质量的概念, 理清摩尔质量、 1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