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03574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演唱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06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1400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7课,演唱 山谷静悄悄
  • cover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唱歌教学《山谷静悄悄》 学科 音乐 学段 第二学段 年级 四年级 相关领域 唱歌教学 教材 书名:音乐 -出卷网-:人民音乐-出卷网-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游览山谷为线索,通过有趣的情景设计,使学生在感受山谷自然之美和地质队叔叔心灵之美的过程中,体会力度的变化、节奏的变化以及休止符的使用对表达歌曲情绪和形象的作用,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学会轻盈,饱满、富有弹性的声音, (二)理论依据 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情感世界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建立起对人类、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歌曲教学中“演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因此在歌唱教学中要以审美为核心,兴趣为动力,巧妙设计教学,在多种实践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背景分析 1. 教材分析: 《山谷静悄悄》是人音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课第四课时的内容,4/4拍,F大调,这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节歌,曲式结构如下: 歌曲一开始用八分休止符短促的节奏型、很弱的音量,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山谷之中,然后节奏紧缩并运用了切分节奏,描绘了充满生机的魅力山谷,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前三段歌词分别描述了山间的景物,富有动感,从“烟雾”、“花”直至“溪流”、“野兔”动感不断增强。在4小节间奏之后,“地质队叔叔”的出现,打破了原先的静谧安详,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锤子击石的叮咚声和小溪潺潺的流水声交织成一只美妙的乐曲在山谷间回荡。 四段歌词中旋律大致相同,前三段的第二乐句用了切分与附点节奏,和两短一长的乐节构造,配合描写自然景色的歌词内容,更加突出地塑造了静谧的自然之美。 第四段旋律相同,但将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改为八分均等节奏型,将两短一长的乐节构造改为均等的两乐节构造,把山谷的热闹和地质队叔叔辛勤的工作描述得惟妙惟肖。 歌词、节奏在形象、意境上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使人们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想象。 2. 学情分析: (1)本学段学生的总体特点: 四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有主动识谱的意识,能够以首调唱名法随琴视唱简单地乐谱,但在准确性和速度方面仍比较欠缺;四年级学生虽然已经认识一些常用的音乐记号,但对这些音乐记号在作品中的意义理解尚有欠缺,对歌曲信息量提取、歌曲分析能力方面略显不足,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地引导。 (2)授课班级学生具体情况: 本课教学对象是我校四(2)班学生,该班共有33人,其中20人次有业余音乐学习的经历,有学习声乐、民乐及舞蹈。本班常规纪律较好,喜欢唱歌,思维活跃,能够积极与老师互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创设情景,引领学生参与到课堂各个阶段中。 (2)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讨论与表演,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在合作中体验。 (3)采用听唱法、接唱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法,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巩固教学内容。 4.技术准备 (1)ppt (2)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碰铃 5.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1)前期教学情况 在前期的音乐学习中,对全音符及二分、四分、八分音符能够熟练掌握;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准确的掌握切分、附点能节奏型;了解反复记号、延音线及跳音记号的意义;理解“移动的do”引起音高位置的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