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猪 草 学情分析 :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平时上课与老师的互动很积极,少部分同学有分辨乐器音色的能力,但是要了解音乐中胡琴和三弦的音色怎么表现《打猪草》里的两个人物形象,还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 教学内容分析: 器乐曲《打猪草》是根据黄梅戏《打猪草》中的《对花调》选段改编的。乐曲包括引子、主题一、主题二、尾声几部分。其中主题二是根据《对花调》的旋律用胡琴和三弦表现了黄梅戏《打猪草》中陶金花和金小毛的形象。 教学目标 : 1、学习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黄梅戏选段,能够用简单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并能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通过分角色表演,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得以增强。 2、认识胡琴和三弦两种民族乐器,能够听辨其音色特点,感受两种乐器表现的音乐形象。 3、通过听辨、模唱、模仿、表演、体验等方式,对黄梅戏这一地方剧种产生兴趣,能专注地听赏黄梅戏选段。对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和流传地域等知识产生探求的欲望,在听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感受器乐曲《打猪草》表现的形象。 2、分析器乐曲,认识胡琴、三弦,体会乐器代替角色的不同表现力。 教学难点 模仿《对花》的唱腔特点,以及附点节奏和一字多音处的准确表现. 教学过程 感受黄梅戏 同学们,我国的戏曲艺术真是百花齐放,在国际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约有300多种,你们都知道哪些呢? 大家知道的真不少,老师特意请来了几位小演员,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精彩的表演!再想一想都是哪种戏曲?〈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此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参与表现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戏曲艺术产生兴趣。) 二、走进黄梅戏 1、了解黄梅戏的相关知识 黄梅戏,中国汉族地方戏曲,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为中国五大剧种。发源地是湖北省黄梅县,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黄梅调”。它的曲调健康朴实、明快优美,表演形式活泼欢快,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2、百说不如一听!来感受一下黄梅戏清新的唱腔吧! 我们来欣赏唱段《打猪草--对花调》。 师:同学们,听完这段选段,再结合书上图片,有谁能说一说《打猪草》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呢? (设计意图: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了解、感受黄梅戏,导入主要内容) 三、感受器乐曲《打猪草》 1、 听完戏曲,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段根据刚刚看到的《对花调》改编的器乐曲,老师提前把音乐的结构划分出来了,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认真聆听。 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哪部分和我们刚刚看到的黄梅戏选段是类似的呢? 2、看来同学们已经对曲子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来分段欣赏这首 器乐曲。 (主题一)这段音乐又有什么特点呢?从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主题二)这个主题和我们开头听到的黄梅戏是不是很相似? 黄梅戏是用人声来表现对花,在这里器乐曲是用什么乐器表现对花的?有几件乐器?在这个器乐曲里面,胡琴代替了谁的角色?三弦代替了谁的角色? 3、学唱歌曲《对花》,分角色演唱、学习几个简单的动作。 4、完整聆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乐曲的中心部分主题二。这一次请男同学们扮演金小毛,女同学扮演陶金花,分角色来演唱! 5、同学们,这个结尾,同我们平时欣赏的音乐结尾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设计呢?提示大家,从剧情的发展考虑,回答这个问题。 四、拓展活动,在音乐中去感受去表现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五大戏曲之一的黄梅戏。知道了《打猪草》这首器乐曲是根据黄梅戏《打猪草之对花调选段》改编的,主要用胡琴、三弦来表现人物角色。同学们,我国戏曲需要传承和创新,请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戏曲之美,用心灵去感悟戏曲之韵,让安徽的黄梅戏散发出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