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五下第六单元《花鼓》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1.唱:《凤阳花鼓》 2.听:钢琴独奏《花鼓》 教学目标: 1.用优美动听的声音哼唱旋律,感受音乐中人们活泼快乐的情绪并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 2.哼唱主题曲谱,加深对乐曲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养成静心聆听音乐的习惯,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家创作音乐的素材和源泉,音乐的发展需要传承与创新,音乐无国界,只有世界的才是永恒的。 3.通过熟知主题,了解音乐的变化,知道音乐家在创作音乐时分别采用了安徽和江苏两首民歌的素材,借鉴了西方复调音乐的创作方式。 4.利用生活(自制花鼓)和身边的物体(桌子当鼓)、红领巾当红绸舞动旋律,表现音乐中锣鼓的节奏,初步尝试合作表演,感受、表现音乐,在音乐的创作和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感悟和表现能力,进一步感知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哼唱主题主旋律,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 2.感受音乐的不同主题和复调音乐的创作 3.分析对比音乐的段落,尝试用音乐的语言来记录。 4.用不同的方式合作表演,感受、表现音乐,在音乐的创作和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感悟和表现能力,进一步感知音乐的能力。 教具准备: 1. 精心制作课件 2.自制花鼓;桌子当鼓;准备两根红领巾当红绸 3.凤阳花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好,欢迎来到音乐课堂,我们将一起渡过快乐的音乐40分钟。首先,请欣赏老师为大家带来的一段表演。 1.《凤阳花鼓》配乐 2.道具:凤阳花鼓 3.师介绍凤阳花鼓:最初,是劳苦的人民用来卖艺讨生活的,如今,花鼓发展成了一种民间歌舞表演艺术。2006年为收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4.模仿老师的表演敲一敲自制的花鼓。 出示节奏:X - X X 5.音乐家瞿维介绍,揭题 著名的音乐家音乐家瞿维就采用了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素材创编了器乐作品《花鼓》,请欣赏音乐。 二、音乐欣赏 (一)第一部分 1.欣赏主题1 师:接下来,让我们欣赏《凤》片断,你能听出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吗? 交流:钢琴 ,被称为是“乐器之王” 2.再次欣赏, 要求:听音乐,在心里默唱,再次熟悉音乐。 3.揭示:这是第一部分的主题音乐 4.感受主题:唱词、击鼓 5.完整听第一部分:主题一在这一部分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都一样吗? 音乐的情绪如何?(2次;第一次高音区,第二次低音区;活泼欢快) 6.长音处的变化:丰富、饱满 7.再次听音乐,手势感受长音处一连串音符的变化 8.小测试 9.我的评述 (二)第二部分 1.完整听音乐 思考:音乐可以分成几部分?有没有熟悉的音乐? 2.第二部分情绪有变化吗?好像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仔细听听,这段音乐中隐藏了一首什么民歌? 1)揭示:《茉莉花》 2)对比分析音乐旋律,跟琴唱一唱. 4.参与表现 5.我的评述 (三)第三部分 1.仔细听,主题一在这一部分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个音区出现的? 2.第三部分除主题一的旋律你还能听出什么音乐? 3.跟第一、二部分相比,音乐的情绪又有怎样的变化?更热烈激动。 揭示:这样的两个主题同时出现在音乐中,称为“复调” 4.参与表现 5.我的评述 (四)其他部分 过渡:完整听音乐,乐曲除了这三个部分,还有其他音乐吗?分别出现在什么位置?引子、连接、尾声 1.引子 听音乐———学节奏———合作 2.连接与引子相同 3.尾声 听音乐———学节奏———表演 4.综合表演 5.我的评述 三、拓展下课。 小结:这是一首采用中国地方民歌为素材,借鉴西方音乐的复调音乐的创作方法,中西结合,发展、创新民族音乐的作品,像这样的作品我们的音乐教材中还有很多,如《牧童短笛、瑶族舞曲、春节序曲》等,请同学们课后注意搜集和欣赏这类作品,做传承和创新音乐的接班人。 教学反思: 《花鼓》是我国早期具有成熟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