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特朗斯特罗姆 树和天空 学习目标 了解特朗斯特罗姆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体会诗歌的写作特色,如奇特的想象、鲜明的意象、朦胧的意境等。 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多元主题,如自然的生生不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奇迹等。 一、走近作者 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特朗斯特罗姆 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瑞典诗人,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一生共发表诗歌200余首。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 写作背景 1931年4月15日,特朗斯特罗姆出生于斯德哥尔摩。三岁时,父母离婚,和母亲一起在斯德哥尔摩长大。而斯德哥尔摩群岛上的环境是他诗歌的一个重要起点。他很早就对地理和科学,特别是昆虫学产生了兴趣。十几岁时,对艺术表现出兴趣,开始弹钢琴,并很快接触诗歌。在他的诗中,生活世界与大自然向来关系密切,无须附加理智的连接,生活世界本身就是自发地发生的、具有大自然特征的显现过程;自然本身就需要一个世界才能来照面,自然立足于存在的实体,共在于人们生存的世界,与人们神秘的想象力。 二、朗读诗歌,说一说你对于本诗的初步感受。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 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就像/果园里的/黑鹂 雨停歇。/树/停下脚步 它/在晴朗的夜晚/挺拔地静闪 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息 当雪花/在空中/绽开 题 解 标题运用了隐喻手法。树立足于大地的同时又指向天空,它诠释了生命的深度与高度。但是人们埋头于对土地的耕耘与掘进,却渐渐忽略了头顶上还有着的那片令人震撼和心悸的星空,忘记了对未知的渴望、对神秘的欣赏、驻足静观与默想等,更忘记了对宇宙纯美的惊叹。 研读课文 1、“一棵树在雨中走动/在倾 洒的灰色中匆匆走 过我们身边”展开了怎样的意境 诗人是采用怎样的 手法来描绘的 ①展开了奇异生动的意境。想象 这是一个深 秋,秋雨斜飞,诗人被一个在雨中疾走的人打 动了,打动诗 人的还有雨中的树。灵感之翼飞翔起来。 ②诗人采用了视幻如真的写作手法,把这棵树当作一个雨中疾走的人一样来描写。树虽然每天和我们在一起,但它们完全有另外的梦想,这棵树似乎要急 离开这灰色 的场景。 提示:树“在雨中走动”,树在雨中“有急事”,树“汲取雨中的生命”。 诗中的“灰色倾洒的雨”“果园里的黑鹂”分别对应着什么? ①“灰色倾洒的雨”可以对应着自然界中或生命历程中的各种突如其来的事件或者变故。“雨停歇”则指事件或变故过去后,“树”停下脚步,在晴朗的夜晚闪现,坦然面对,静享生命。 ②“果园里的黑鹂”是一个勇敢接受自然挑战与生命挑战的战士,它积极、乐观,懂得享受自然与生命的的每一种赐予。 2、“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 生命/就像果园里 的黑鹂”,这几句有什么深刻含意 ①在特朗斯特罗姆的视野里,一切都改 变了,树匆 匆走动,人们停立在树走开的位置上(那也是诗人的位置)。而树又像鸟儿那样从雨中汲取生命。 ② 这在雨水中 匆匆行走的形象,突然给世界带来了一种新的 秩序,事物 之间联系的神秘性显现出来。 ③在这里,诗人隐喻了现代人的思维习惯的呆板和他们精神世界的困顿。 3、诗人最后写 道“和我们一样它 在等待那瞬息 当雪花在空中绽开 这几句应该如何 理解 从雨中一下路 挑到雪花,诗人以这样壮丽的句子骤然结束了全诗。诗人歌颂的是不停地追寻着生命的四季轮 回,无论是雨,还是雪,既是现实世界也是梦想。它好像是另外一个时辰了,但 它已经离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