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消息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第1课 课题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表明我军渡江人数之多,突出了场面的宏大 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时所向披靡的战斗气势 标题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胜利的豪情跃然纸上 本文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出卷网-2014年版),原刊载于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国民党军队开始全线退却。 1949年4月22日下午 当日夜 毛泽东同志撰写了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军将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背景链接 泄气( ) 督战( ) 要塞( ) 业已 锐不可当( ) 歼灭( ) 签订( ) xiè 读读写写 dū sài dānɡ 易错为“一泻千里”的“泻” 区别“自己” 的“己” 不要写成“阻挡” 的“挡” jiān qiān 字词清单 多音字 【口诀记忆法】 塞( )子堵瓶口,交通真闭塞( ) ,重兵守要塞( )。 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sāi sè sài ( )锐不可当 ( )安步当车 当 dānɡ dànɡ 形近字 歼( )歼灭 纤( )纤维 阡( )阡陌 jiān xiān qiān 田地中间纵横交错的小路。 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监督作战。 消灭(敌人)。 失去信心和干劲。 已经。 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词语集注 用于褒义语境。 锐不可当 泄气 督战 歼灭 要塞 业已 近义词:剿(jiǎo)灭 多用于公文。 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新闻六要素。 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事 what 如何 how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起到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纵横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何故 why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整体感知 2.速读课文,理清本则消息的结构。 电头: 导语: 标题: 主体: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后。 思考探究 1.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主体部分如何介绍渡江情况? 最重要事实 次要事实 再次要事实 最次要事实 导语 主体 第1、2句: 渡江概况 中路军:首战告捷 西路军:锐不可当 东路军:英勇突破 剩余部分 人数多 战线长 攻势猛 战况好 主体 剩余部分 人数 区域 时间 战况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30万 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全部渡过 35万 九江(不含)—安庆 21日17时—22日22时 渡过2/3 30万 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全部渡过 请浏览课文,根据表格概括渡江战况。 细读感悟 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论; 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2.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在一起的?有哪些语句使三个层次连接成一个整体? 三个层次按时间先后顺序衔接起来,“二十日夜起”和“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和“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表明日期、时间的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所叙之事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紧密衔接。 3. 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大军写得稍详,东路军写得最详。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三个层次写得有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