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19873

2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721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教学课题 鸟的天堂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不同见闻及感受,以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描写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暇、抛”等11个生字,理解“不可计数、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1.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重难点 1、会认“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暇、抛”等11个生字,理解“不可计数、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1.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与策略 学生课外资料较为缺乏,听、读的能力稍好,说与写能力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缺陷。其想象能力、欣赏能力较为低下。对课文的领悟过程较为缓慢,作为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并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本次教学我运用了以下几种学法,勾画圈点法———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勤动笔墨积极读书的好习惯。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悬念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针对性较强,思路清晰。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板块一;情景导入,创设大情景。1带领学生去鸟的天堂拍摄最美的照片 2,利用多媒体展现榕树之大、鸟群之多、图片等,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帮助学生更加生动的进入课文. 分钟 板块二,字词闯关,聚焦镜头 划桨 榕树 纠结 照耀 木桩 涨价 宝塔 树梢 无暇 眉毛 抛弃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下,把握重点字词的读音,为后文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12分钟 板块三聚焦南国美景样样有 设问: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让学生充分质疑,估计大部分学生会提到:①“天堂”指什么?②“鸟的天堂”又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③“鸟的天堂”里有什么?是不是有很多鸟?等等问题。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其往往起着提示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让学生质疑“题眼”,可以形成“阅读期待”心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自主、探究精神。 (1)简介“鸟的天堂”。 (2)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此,我设置了如下思考题:①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去的?②每次各看到了什么? 板块四精读课文 品味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了达到让学生多读多感悟的目的,又要避免形式单一的纯朗读活动,我结合课文内容设置多种读法来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找出相关的段落,思考他们有哪些不同特点,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写上批注。有不理解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 (生朗读、体会、勾画) 1、榕树美(大、茂盛),你是怎样感受到的 (1)大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2)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