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芙蓉楼送辛渐》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芙蓉楼送辛渐》这篇课文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22课《古诗三首》的第一篇。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一首送别诗,全诗既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又彰显了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诗的前两句写景,景中藏情,后两句言志,写的是自己。《芙蓉楼送辛渐》虽为送别诗,却并不只沉浸于离愁别绪中,更是借友人离去的契机,依托“冰心玉壶”的意象,将自己高洁的品格公之于世并流传千古。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对经典诗歌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认识“芙、蓉,洛”等3个生字,会写“芙、蓉”2个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思维能力: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审美创造: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诗歌,感受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 重难点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对经典诗歌的热爱之情。 认识“芙、蓉,洛”等3个生字,会写“芙、蓉”2个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方式与策略 表现在1.图文结合,创设情境;2.指导朗读,训练语言;3.扶放结合,引导想象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任务一、送别之诗我来诵 学习活动1.诵读导入,唤起记忆 谈话叙述,引学生入课堂,诵读古诗,走入新课。再通过诵读已经学过的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来走入新课。 古诗学习要让“趣”字生长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课堂上。课堂伊始,我通过谈话古时候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朋好友一别往往便是三年五载,甚至可能就是永别。 3分钟 学习活动2.微课揭题,厘清关系 : 先鼓励学生齐读课题,读准“芙蓉”二字,相机写好“芙蓉”二字; 接着通过关注题目,引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取关于这首诗发生的地点:芙蓉楼。以及诗中涉及到的人物:王昌龄和辛渐。 (3)最后,我会通过播放微课视频的方式,点拨学生了解芙蓉楼与洛阳的位置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教四年级的古诗,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诗意,结合相关背景资料是十分有必要的。 10分钟 学习活动3.初读古诗,感受韵味 学习3、4句诗: 分别之际,王昌龄会和朋友说些什么呢?好友辛渐就要回去,即将见到家乡的亲友,王昌龄的家乡的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 (2)通过学生交流,王昌龄想让友人告诉亲友什么?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 一片冰心在玉壶!我会相机指导学生朗读好“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相机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含义。 (4)学生配合朗读: (师)当友人问起时,王昌龄会豪迈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当结发的妻子问起时,王昌龄还会深情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当年迈的双亲问起时,王昌龄依旧坚定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诗教学是训练学生语言、活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要始终做到:诵读是原则,理解是基础,感悟是目标。从读诗题知作者到读诗句知诗意,再到读诗境知诗情,从整体感知,创设情境,体会诗意,渲染意境,从而体会诗情画意,感受古诗魅力 22分钟 总结升华,鼓励全班同学在背诵古诗中感悟提升! 王昌龄要让亲友知道,更要让世人知道,即使遭遇再多的坎坷与磨难,他也决然不会屈 服,依然会冰清玉洁,保持着自己的信念。请同学们尝试,集体背诵古诗! 作业布置: (1)拓展阅读,比较(其一)(其二)两首诗蕴含的情感 《芙蓉楼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