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了解依法治国的原因,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关键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理解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法律的权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推动依法治国进程。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的正确性,增加我国对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及法治社会的信心。 2.科学精神: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能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生活中的相关案例。 3.公共参与:提升参与社会法治宣传的积极性,同时个人应努力做到尊法、守法、用法。 4.法治意识: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坚定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要求。 教学难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漫画导入《扶不扶?》,思考:遇到老人摔倒时,你会伸出援助之手吗 师:2014年春晚的舞台上就出现了一个小品———《扶不扶?》。“老人跌倒了扶不扶”成为十几亿人的共同困惑,不过在《民法典》生效后,其实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扶!因为现在有《民法典》为大家撑腰了!《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被称之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所提供的一套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规则、一种人文主义的立法思想,能够统一民事纠纷的裁判宗旨,更好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实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 【展示议题】总议题: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分议题1:走进民法典—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分议题2:以案说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80-83页。 【推进新课】 分议题1:走进民法典—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探究与分享: 展示视频:《民法典姓“民”》 思考:1、试区分“法制”和“法治”的不同,并谈谈二者的联系。 2、结合视频及上题的解答,思考我国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视频,说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具体内涵及要求。 交流展示:学生以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并回答。 教师总结:1、法制与法治的区别:法制指法律和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与司法等领域的各类法律规范及其制度。法治则意味着不仅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制度,而且要求树立法律的权威,以此保障社会主体认真对待和遵从法律,切实依照法律治理国家。法治指的是在某一社会中,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包括制订者和执行者。法律是社会最高的规则,没有任何人或组织机构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3、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具体内容:法治体系:形成完整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