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萧》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萧》是一首优美动听的山东汉族民歌,采用五声徵调式创作而成,共包含六个富有韵律的乐句。这首歌曲生动描绘了从选取竹子到制作萧,再到吹奏萧的整个过程,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乐器的制作工艺,更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同时了解萧这种古老乐器的特点和文化价值。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对音乐充满好奇和热爱,他们天性活泼,富有想象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然而,对于传统乐器,尤其是萧这样的古老乐器,他们的认知还比较有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喜欢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创造性活动和互动环节,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感受《萧》这首歌曲的音乐美,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通过聆听和演唱,培养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能力。 2.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用优美、准确的声音演唱《萧》,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表达歌曲所传递的制作和演奏萧的过程。 3.创意实践: 学生能够尝试运用课本提供的音符,发挥想象力,创编简单的旋律。通过这种创造性活动,培养音乐创作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4.文化理解: 学生能够了解萧这种传统乐器的基本特征,包括其材质、制作方法和演奏方式。通过学习,增进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萧》的旋律和节奏,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其中的音乐美。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给定的音符进行简单的旋律创编。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创造力,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挑战。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欣赏法、示范法、讨论法和创作法。通过欣赏原版音频,学生能直观感受歌曲的魅力;教师示范演唱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创作法则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频和展示图片) 《萧》歌曲音频 萧的图片或实物 简谱(用于旋律创编活动) 小白板和马克笔(用于学生展示创作成果)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种非常特别的乐器,它的声音优美动听,历史悠久。你们猜猜是什么呢? (播放《萧》音频片段) 师:听到这美妙的声音,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呢? 生:(踊跃猜测)是笛子吗?是竹笛吗? 师:你们猜得很接近哦!这种乐器确实和笛子、竹笛是"亲戚"。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角———萧。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就叫《萧》。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师: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一遍完整的《萧》,感受这首歌曲的美。 (播放完整音频) 师:睁开眼睛吧!小朋友们,听完这首歌,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1:老师,我觉得这首歌的旋律很优美,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 生2:我感觉歌词在描述制作一种乐器,很有意思! 师:你们真棒!观察得太仔细了。这首歌确实在讲述制作和演奏萧的过程,它用优美的旋律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乐器的魅力。 (二)探究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萧是一种什么样的乐器吗? (展示萧的图片或实物) 师:看,这就是萧。它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一种吹管乐器。萧通常用竹子制成,上面有六个或七个小孔,这些小孔就是指孔。 师:在歌词中,有这样一句话:"萧儿对正口,口儿对正萧"。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生:(思考后)可能是在说怎么吹萧吧? 师:真聪明!这句话确实是在描述演奏萧的姿势。当我们演奏萧的时候,要把萧放在嘴边,嘴对准萧的吹口,这样才能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