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33558

第五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说课稿

日期:2024-12-2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168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五,安史之乱,唐朝,衰亡,课稿
  • cover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说课稿) 一、说教材 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知道五代十国局面,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唐朝衰亡的原因。 2:通过比较唐玄宗前后期不同的措施,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学会以史为鉴,初步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阅读相关诗文与史料,培养提炼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感悟政治清明与王朝兴盛的关系,思考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本课难点:理解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二、说教法 讲授法、展示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三、说学法 学生对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和意义容易理解,措施和带来的利弊不易理解,教师要逐条分析讲解举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篇章: 八年浩劫成割据, 开国容易守国难。 一、安史之乱 1、原因 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 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经过: 材料: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 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时间:755年 人物:安禄山和史思明 3、影响:阅读P24,说说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什么样的灾难 给唐朝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第二篇章: 官逼民反黄巢起义, 朱温反叛唐朝灭亡。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对胜利充满必胜的信念。 二、黄巢起义 1、背景: 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越来越严重。 2、经过(略): 3、结果: 朱温叛变,被镇压,起义失败。 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4、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瓦解了唐朝的统治。 第三篇章: 五代十国重分裂, 藩镇割据是根源。 材料: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 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 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 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想一想:1、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2、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课堂总结 从唐朝的兴盛到衰亡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宋朝的建立和建立后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重点是识记宋太祖采取的措施,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在本课中,以材料为突破口,重在突出宋朝采取的那些集权措施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效果,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和启示。因为本课采用了强烈的材料对比,为学生创设了可思考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宋朝强与弱的反差,使其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误区,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说板书设计 一、安史之乱 1、原因: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外重内轻 2、经过:755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 763年,唐朝平定叛乱 3、影响:唐朝由盛转衰,出现藩镇割据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875-884年,攻占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年号金统。 2、唐朝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