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三框 善用法律 一、课标内容 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 二、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体会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道德修养: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法治观念: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健全人格:当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或寻求法律救济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责任意识:明白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依法维权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依法维权的途径。 【教学难点】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要求。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调查导入: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对于校园欺凌,同学们采取的态度和应对方式有所不同,某校通过调查发现:不敢声张,忍气吞声,默默忍受的占37.8%;以暴制暴,以牙还牙的占17.3%;告诉老师和家长,向他们求助的占38.9%;到公安机关报警或到人民法院起诉的仅仅占6%。 从调查结果中你明白什么道理?得到什么启示? 我们应学会依法维权。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善用法律》。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 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活动一:法律服务机构 镜头一:王某是一名高三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在高考前夕,其弟被李某打伤。王某纠集几个人将李某打成重伤。结果,王某因故意伤害罪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无法参加高考。 镜头二:某村三户农民与村委会签订了橘园承包合同,当年获利颇丰。有的村干部看着眼红,想毁约。村民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同村干部据理力争,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合作探究:(1)两个镜头中的维权方式有何不同?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2)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教师点拨: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采取非法方式,更不能以牙还牙、以恶制恶。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来维护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活动二:国家的法律救济 四川省成都市的吴女士带着家人到一家餐厅吃串串小火锅,价目表上标明每根串串只要0.2元,全家4个人总共吃了210根串串。没想到在结账时,店家居然说他们吃了1200多根串串,加上各种饮品,共计消费280元。吴女士说自己和家人没有吃那么多,可店家却表示:竹签都是从你桌上收过来的。 合作探究:与对方协商未果,吴女士应该怎么办? 教师点拨:依法维权的途径。 (1)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2)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活动三:维护权益 中学生小峰自创的歌词在“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中获特别奖,但小峰并未接到获奖通知书。经调查发现,参加复评工作的李某做了手脚,将奖项给了张某。小峰一纸诉状将李某和张某告到人民法院,状告他们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经人民法院审结,小峰获得1.7万元赔偿。 合作探究:小峰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教师讲解:诉讼的含义、地位、种类。 (1)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2)地位: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种类: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探究二 有勇有谋 应对违法犯罪 活动四:敢于斗争 朝阳区是北京城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区,“朝阳群众”的身影其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