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38527

【暑期衔接】小学语文5升6 第3部分 预习衔接 第2单元 革命岁月(PDF版,无答案)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90491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衔接,单元,答案,PDF,岁月,革命
  • cover
第三部分预习衔接〔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革命岁月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一夏明翰 为中华之崛起面读书。—周恩来 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抛头颅、酒熟血的 英雄事迹仍然历历在目。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新时代的我们,要 学习先烈不屈不挠的精神,铸就坚忍向上、追求理想的品质,好好学习,随时迎接困难和 挑战。 课文天地 ⑤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wi)迤(y)腾细浪, 乌蒙磅(páng)礴(b6)走泥丸(wán)。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in)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名师)在线 借助修辞体会情感 在诗歌中,恰当地运用修辞,有助于抒发情感。如《七律·长征》中的“五岭逶迤腾 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诗人先用“逶迤”“磅 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险峻,又用“细浪”“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把起伏绵延的 五岭山脉比作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把高大的乌蒙山脉比作脚下滚动的小泥球。想象 奇特,夸张至极,把藐视困难的思想其体化、形象化,以此衬托出红军征服高山、不畏艰 难的高大形象。而“腾”与“走”的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 起来了,显示出红军战士藐视一切困难的态度,让我们感受到了红军战士的豪情壮举。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有以下几种方法: 1.依据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依据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依据含义深刻的词句、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5 暑假衔接语文5升6年级 1预习检测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云崖: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对句子中的“暖”和“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崖暖”表现出了诗人在江畔流露出胜利的喜悦。 B.一“暖”一“寒”,既呈现了实际的情况,又写出了主观感受。 C.一“暖”一“寒”,既表达出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义表现出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D.“寒”表现出了红军战士看到铁索桥时的胆怯。 4.读这两句诗,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天地 ⑥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 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 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施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 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文一次地打了 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浑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 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豫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 弹总要把胳脖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 绷(běng)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ai 呕( )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 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 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 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 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36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