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形成性评价·模块终结性评价 单元形成性评价(一)(第一单元)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3·苏州高二检测)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学设五经博士,学生为州郡选派,多达 3 000人。南朝宋文帝时,在京师设立四学:儒学、史学、玄学、文学,称为“四学制”。到梁时,学校教育渐渐有了合儒、佛、道于一堂的做法。这些措施得以实施的主要原因是 ( ) A.汉代的学制影响深远 B.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C.中原先进文化的吸引 D.佛教道教的广泛流传 【解析】选B。据所学可知,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和南朝之所以都推动教育的发展,其主要目的都是笼络知识分子,以巩固统治,所以其主要原因是统治阶级的政治现实需要,故选B;题干内容仅涉及北魏和南朝时期的学校教育发展情况,并没有涉及其措施是受到汉朝学制的影响,排除A;实行这些措施的区域既包括北朝,也包括南朝,因此并不能体现中原先进文化的吸引,排除C;统治者实行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并不能说是因为佛教和道教的广泛流传,排除D。 2.(2023·新课标全国卷)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 )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解析】选A。荀子提出隆礼重法、礼法并施等主张,韩非等法家主张实行法治,因此他们思想的共同点在于法治,“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强调用法律治理国家,故选A;由“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可知,孟子提倡仁政,排除B;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排除C;老子主张“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排除D。 3.(2023·无锡高二检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主张着重强调 ( ) A.以人为本 B.天人合一 C.家国情怀 D.自强不息 【解析】选C。据材料“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可知材料主要论述的是家国关系,认为家庭是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兴衰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体现了家国情怀,故选C;以人为本主要体现的是民本思想,强调统治者需要遵从民意,爱惜民力,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天人合一是指天与人、人与自然彼此保持安定太平、和谐美好的常态关系,材料主要探讨的是国家与个人、家庭的关系,排除B;自强不息指自己努力上进,永不懈怠,形容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排除D。 4.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在广州延聘外语人才,翻译外文报刊资料和著述借以了解“夷情”和世界,先后编成《澳门月报》《华事夷言》《四洲志》等。这一做法 ( ) A.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B.发展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C.探寻了富国强兵之道 D.改变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时期儒家思想得到新发展,而经世致用思想就是其中的代表,即学习的学问要用来安邦治国,而林则徐为了了解西方列强的情况,派人翻译书籍,这实际上就是经世致用思想的体现,故选B。林则徐只是对西方国家进行初步了解,没有动摇封建正统思想,也谈不上探寻富国强兵的道路,排除A、C;直至鸦片战争战败,天朝上国的观念仍未改变,排除D。 5.(2023·南通高二检测)李鸿藻,字兰孙,直隶高阳人。……光绪二年(1876年)……时崇厚与俄擅定伊犁约,鸿藻坚持不可,争于廷。卒治崇厚罪,议改约。及法越启衅,言路愈奋发,劾罢枢臣……鸿藻性至孝,为学守程朱,务实践,持躬俭约……谥号“文正”。材料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 ( ) A.崇尚天人合一 B.追求家国情怀 C.强调自强不息 D.主张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