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41838

4.3产业转移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5-02-0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1次 大小:4833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产业,转移,学案,解析
  • cover
4.3产业转移学案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了解世界及我国主要的产业转移,探究产业转移的时空变化。 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等,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说明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辩证地认识产业转移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难点:结合产业转移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资料,综合分析产业转移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及意义。 重点:实例分析,分析产业转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预习新知】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20 世纪60— 70 年代:日本陆续将纺织、钢铁、化工和造船等工业转移到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 2.20 世纪80— 90 年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都致力于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家电、服装、汽车、电子等产业陆续转移到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及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 3.21 世纪以来:更具有劳动力优势的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及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成为服装、制鞋、家电等产业转移的承接地。 四、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1)对于产业转出国家或地区:原产业向外转移,可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2)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国际产业转移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选择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还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承接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3.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1)对于产业转出国家:伴随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2)对于产业承接国家: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 时间 产业转移 20世纪60年代 日本开始向国外转移产业,推动东亚、东南亚持续、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20世纪70年代 日本将钢铁、化工和造船等产业转移至东亚、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 时间 产业转移 20世纪80年代开始 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产业向中国东部沿海、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转移 21世纪以来 中国中西部地区、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家和地区成为服装、制鞋、家电等产业的承接地 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 ①产业转出的国家或地区:原产业向外转移,可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②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 ①国际产业转移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 ②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3)改变劳动力就业的 国家或地区 影响 转出国或地区 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 转入国或地区 缓解就业压力 【巩固训练】 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促成了研发设计、组装加工、营销售后等不同环节在不同国家(地区)进行的新局面。推动沿线各国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我国与沿线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加强经济联系的重要途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入地主要为发达国家 B.东南亚是我国对外投资重点 C.转移规模与距我国的距离呈正相关 D.只受转入地的资源状况影响 【小题2】“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