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43097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

日期:2025-11-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1次 大小:8886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一,单元,人口,环境,综合,复习
  • cover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时期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黑河—腾冲一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B.也叫“胡焕庸线” C.此线东南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6% D.此线西北部面积占当时(1935年)全国陆地面积的36% 2.影响图中甲、乙两地区人口分布的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甲—气候 B.乙—地形 C.甲—矿产资源 D.乙—水资源 阅读表相关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第七次人口普查—北京市数据 规划专家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 2010年~2020年 人口自然增长(年均) 1.1%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2300万人 2010年~2020年 常住人口增加 228万人 2010年常住人口 2189万人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多可容纳 3000万人 3.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 ) A.人口合理容量为1961万人 B.资源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人 C.人口合理容量为3000万人 D.资源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 4.要提高北京地区人口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制定更加严格的人口流动限制政策 B.加强道路建设,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C.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D.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美国乡村人口大规模迁移始于20世纪20年代,结束于20世纪60年代,均为自发性的移民。1920—1930年美国乡村移民主要迁往大城市,规模较小,且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1930—1960年美国乡村移民与受教育程度没有相关性,规模较大,与非农区经济呈正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一般而言,乡村人口大量离开农业地区将使原乡村地区人民生活大为改善,但是这种现象并没有在1920—1930年的美国出现,这可能是因为当时( ) A.大量中老年乡村劳动力离开乡村 B.国家配套政策扶持农业经济发展 C.美国乡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 D.美国城市工业发展较乡村更落后 6.1930—1960年美国乡村移民与受教育程度没有相关性,其背景可能是( ) A.农业经济发展迅速萎缩 B.非农区的经济迅速发展 C.国家政策号召大量移民 D.城乡经济水平差别缩小 7.由1930年前后美国乡村移民规模的差异,可以体现出1930年前后美国( ) A.迁移距离的差异 B.科学水平的差异 C.交通水平的差异 D.工业规模的差异 人口年龄结构三角图适合刻画国家人口结构的演变路径。下图描述我国东北地区及全国1966~2020年人口年龄结构演变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P点所指的四个方向展示的显著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①-老龄化 B.②-红利化 C.③-少子化 D.④-多子化 9.图示A、B分别代表全国、东北地区人口年龄结构演变路径,其中描述准确的是( ) A.1966~2010年东北地区较全国老年人比重高 B.2010~2020年东北地区较全国老年人比重升高幅度大 C.1966~2010年全国较东北地区红利化更明显 D.2010~2020年全国较东北地区劳动力比重降低明显 10.据图分析2010年这一转折点对我国人口的影响( ) A.少儿比重由升高转为不变,我国人口数量缓慢增长 B.劳动力比重由升高转为降低,我国人口抚养压力增大 C.劳动力比重由降低转为升高,我国人口为红利化阶段 D.老年人比重由降低转为升高,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 新加坡在建国初期为了发展经济控制人口增长。到了八十年代,开始鼓励生育,并增加移民数量。下图示意新加坡不同时期人口变化情况,包括人口增长量、自然增长量和净移民人数。完成下面小题。 11.八十年代以来,新加坡的人口变化情况是( ) A.自然增长量上升 B.人口总数量下降 C.人口增长量上升 D.净移民人数下降 12.近些年,③曲线上升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 B.资源丰富 C.人口政策 D.生育率高 13.吸纳移民可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