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43237

六年级上册(五四制)4古代诗歌三首 《宿建德江》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02-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101645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六年级,上册,五四,古代诗歌,三首,宿建德江
  • cover
(课件网) 宿建德江 六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 学习目标: 1.读准多音字“泊”,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宿建德江》。 2.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理解古诗内容。 3.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这两首诗有什么相似之处? 这两首诗的“诗眼”分别是什么?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忆 思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 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念顺; 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读出节奏。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学习古诗“四步法”吗? 解诗题 知作者 明诗意 悟诗情 宿建德江 宿 住宿,留宿。 地名。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省)的一段。 建德江 留宿建德江边。 解诗题 孟浩然(689—740年)襄州 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 诗人,世称“孟襄阳”。他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知作者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宿建德江》作于作者漫游吴越时。 写作背景 默读这首《宿建德江》,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意思。 诗里的哪个字、哪些词在向你传递诗人的感觉和情绪,可以做做记号。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 泊 多音字 多音字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划动小船。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诗人自己。 移舟 渚 客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时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触景生情 明诗意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旷 空阔远大。 天低树 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 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借景抒情 再读古诗,说说诗中哪一个字最能代表孟浩然此刻的心境? 愁 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 孤独 思乡 寂寞 是什么景物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日暮 烟渚 悟诗情 日暮是黄昏日落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 作者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 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 月亮 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看到了什么?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起了从前 ,想起了 。 想起昨日刻苦求学之时,纵然辛苦,却斗志昂扬,奋发向前,可是,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看不到熟悉的家乡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里乡音,这里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此时此刻作者有的只是———愁 你还知道哪些诗人对月亮抒发情感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像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只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