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44235

5.15《会变的影子》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280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5.15,会变的影子,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基本信息 单元(或主 题)名称 《会变的影子》 学科 科学 学段 高年级 年级 四年级 相关 领域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主要教材 小学科学;-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湖北教育-出卷网- 出版日期:2019年7月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影子的变化单元主题下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以及制造不同影子的方法。本课设计了两个科学实践活动。 第一个科学实践活动是“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从影子游戏开始,引导学生尝试利用手或身边的材料制造影子,并画一画制造影子的方法。 环节二是讨论影子形成的条件。引导学生从各种成功制造影子的活动中,归纳概括出影子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光、阻挡物和屏。 第二个科学实践活动是“探究影子的变化”,主要有两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是引导学生制造不同的影子,分析影子发生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一系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影子的变化与照射光的角度、高度、距离以及物体被照亮一侧的形状等因 素有关。 环节二是在第一个环节研究制造不同影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同一个物体,制造一组 不同的影子。这一环既是在应用上一环节探究得出的制造不同影子的方法,也是在为下一课 观测并记录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做方法上的铺垫。在本课活动后面,介绍了无影灯的结构和 工作原理,并提出思考问题:“我们自己能制造一个‘无影灯’吗 ”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课 后拓展、实践。 本课的拓展与应用是编排影子游戏。教科书中给出了一些手影造型,还配有一张皮影戏 的表演画面,鼓励学生用手或一些道具编排并进行表演。这既是应用课堂所学的关于影子形 成和变化规律等知识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能够丰富人们的艺术生活的过程。 二、课标内容分析 所涉及的学科核心概念: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3.3声音与光的传播 3-4年级 ⑩描述光被阻挡时形成阻挡物的影子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于影子现象并不陌生,也经常会做一些影子游戏。但对于影子形成的科 学原理知之甚少,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引导认知。大多数四年级学生在 教师的指导下多次体验的科学探究过程中,仍还未具备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对于本 环节教学可以适当分解。先让学生制造物体的影子并记录,然后结合记录引导学生分析这个 影子的制造方法和记录方法;接着让学生制造与第一个影子不同的影子并记录下来,然后引 导学生结合记录,分析是怎样制造出不同的影子的。学生会在循序渐进的探究活动中形成探 究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能说出光、阻挡物和屏是影子形成的必 要条件。 ●科学思维 1.能举例说出制造不同影子的方法。 2.能从光影现象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探究实践 1.能制定简单的计划探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 2.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并能运用比较、推理、概括等 方法分析探究结果,得出结论。 ●态度责任 1.能以事实为依据,正确描述探究影子形成条件与变化的过程和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 并能对自己探究影子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2.在探究活动中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的探究活动分享自己 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3.了解对影子的科学认识促使人类发明了无影灯、皮影戏等设施和艺术形式,这些都对人 们的生活产生了广泛影响。 教学重点:知道影子形成的必要条件 教学难点:制定简单的计划设计实验,探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 教学具准备: (一)教师准备 1.各种影子的图片,皮影戏视频等 2.演示实验的材料:皮影戏道具、手电筒或其它光源 3.分组实验的材料:手电筒或其它光源、圆柱形木块等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