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50286

人音版五线谱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 《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7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2586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音版,五线谱,八年级,下册,单元,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 cover
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二)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此意见把传承中华优秀音乐传统文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强调: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民歌是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的基础,而陕北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典型代表,在民歌艺术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是一首具有陕北信天游风格的歌曲,是对学生进行热爱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良好题材。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一首典型的陕北信天游风格的歌曲。其在声韵、声调以及润腔中的演唱是学生尤为感兴趣的,歌曲在旋律创作手法上使用了四度音程跳进的音程进行,高亢的曲调以及自由的节奏恰如其分的表现了歌曲明朗而又率直的格调。同时曲调随内容与情绪的变化而运用了一些润腔装饰,更彰显了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的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基本上不爱发言,尤其是不想大声歌唱,并且又处于变声期阶段。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对学生关于音符、节奏知识的掌握等学习情况不了解,只知道他们课上也曾学习过民歌,但是对于陕北民歌的掌握还只停留在知道个别的歌唱演员上。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模仿法、口传心授法、体验法、练习法、迁移法等。 1.学唱歌曲环节:采用示范法、体验法听赏歌曲;采用讲授法、练习法说方言;采用口传心授法、模仿法、练习法学唱歌曲。 2.学法迁移环节:采用迁移法、练习法学唱歌曲第二段歌词,用课上学到的方法课下自学另外一首陕北民歌《兰花花》。 (四)技术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谱例以及学生用学案。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1.学生之前学习接触的民歌仅限于音乐课上,学习经验不足,因此我采用了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 2.为增强歌曲表现,我采用了背景故事介绍,为歌曲表现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愿意体验陕北民歌的独特韵味,感悟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在识谱、聆听、模仿、演唱等实践过程中,采用口传心授、示范、迁移的方法学唱歌曲。 3.知道信天游及其特点,了解歌曲创作背景,并从歌曲旋律、方言、唱腔特点等方面体验它的风格特点,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感情的演唱《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二)教学难点 模仿歌曲中的润腔唱法。 五、教学过程 (一)歌曲复习 1.教师带领全体学生完整演唱之前音乐课学过的歌曲。 2.教师纠正并教唱个别音准,提示歌曲的情绪情感。 3.学生在教师提示下再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完成“每课一歌”的学习任务,为后面体验《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的风格做准备。 (二)学唱歌曲 1.听范唱 (1)教师播放陕北民歌的传承人杜鹏演唱的《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视频,要求学生聆听并在教材上做标记。 (2)学生聆听、体验并带问题思考:歌曲的风格特点如何?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情感?同时在学案上做关于叠词、声韵、声调等方面的标记。 (3)师生交流感受的情绪情感和风格特征。 (4)教师在学生的体验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信天游定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聆听、体验中初步感受信天游特点,为后面有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