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核心素养】 1.归纳西晋建立、统一的过程,分析西晋速亡的原因(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识读《西晋北方各族内迁分布图》,概括北方各族内迁及民族关系状况(时空观念) 3.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感受历史发展的统一趋势(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知识梳理】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完善西晋建立和统一全国的过程。 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西晋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完成全国统一的政权。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1.研读右栏史料,分析西晋的统治存在哪些问题。 问题:世家大族占有大量土地,但没有治理国家的才干,只知道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2.八王之乱 (1)原因: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导致宗室诸王势力强大;晋惠帝昏庸无能。 (2)影响: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3.西晋的灭亡 (1)背景:成都出现一个与西晋并立的成汉割据政权,这是统一王朝分裂的开始;西晋朝廷向内迁各族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各族民众为奴婢,激起了他们的强烈反抗,一些首领乘机起兵。 (2)灭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腐朽的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和北方民族南下的双重打击下灭亡。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1.时期:东汉、魏、晋时期。 2.根据《西晋北方各族内迁分布图》,填写各民族内迁路线。 氐人、羌人 生活在西北,由西向东迁入关中地区 匈奴人、羯人 分布在漠北草原,由北向南迁到汾河流域一带 鲜卑人 一部分迁到辽河流域南部,一部分迁到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带 【课堂训练】 1.西晋时期,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不包括( ) A.氐族 B.蒙古族 C.鲜卑族 D.羌族 2.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材料中“司马氏骨肉相残”是指( ) A.八王之乱 B.七国之乱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3.如表为某七年级同学的读书笔记,根据内容可判断这位同学在学习( ) 背景:分封同姓诸王;统治 者昏庸无能 地点:主要在洛阳一带 影响:人民饱受痛苦,北方 人民南迁,西晋从此衰落 A.国人暴动 B.楚汉之争 C.黄巾起义 D.八王之乱 4.据西晋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反映出内迁民族( ) A.认同中原地区的文化 B.反抗西晋的腐朽统治 C.结束了政权分立局面 D.人口快速增长并迁徙 5.三国两晋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其中①处应是( ) A.前秦 B.西晋 C.北魏 D.北周 6.台湾历史教科书把东汉末到魏晋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内迁至黄河流域的史实称为“五胡乱华”。这样的定义( ) A.彰显了少数民族内迁的功绩 B.筑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否定了少数民族地位和贡献 D.加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 7.《三国演义》中有一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里的最后一个“合”指的是( ) A.汉武帝实现大一统 B.刘秀建立东汉政权 C.曹操统一北方地区 D.司马炎建立的西晋 8.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的步障。这充分说明了( ) A.统治阶级的腐朽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制糖技术的发达 D.丝织技术的高超 9.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了下列资料。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西晋的统治危机 B.西晋的民族迁徙 C.西晋的统一大业 D.西晋的民族矛盾 10.某历史论文写道:“前后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爆发在晋惠帝司马衷‘执政’期间。司马家族的王爷们前赴后继,不惜以最狠的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