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53556

第16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116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九年级,语文,学制,五四,统编,16课
  • cover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课标链接】 第四学段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人物,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基于小说题材的具体特征,初中阶段小说阅读的基本目标为: 1.能在3分钟内通读1500字左右的小说。 2.复述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 3.找出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描述人物特征。 4.找出外貌、心理、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5.找出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具体作用。 6.找出小说在谋篇布局上的巧妙之处,或者通过细节描述再现人物的性格。 7.结合个人阅读和生活经验,理解作品主题的时代意义。 【教材分析】 《孤独之旅》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内容都关乎人生中最难忘的诗章———少年时代。题材都是小说。选编目的是通过欣赏这些作品,从而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确定自我意识,更好地成长。单元教学要求是:学会梳理小说情节,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 《孤独之旅》是一篇选自曹文轩小说《草房子》的故事简单但内蕴丰富的片段。课文阅读提示中这样写道“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长大。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生成长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题目,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真正读懂“孤独”,迎接成长中“孤独”,丰富人生内涵,树立奋进的信念。 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孤独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如鸭群、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阅读课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环境、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感知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2.在快速浏览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3.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并品味出它们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4.理解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丰富自己情感体验,树立在困境中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 【教学重点】 1.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突出“孤独” “成长" 的主线。 2.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孤独”一词,由文本字面的理解上升为精神层面的理解。 【教学方法】 自读圈点勾画法、问题启发法、讲述故事法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小小少年》,并分享部分歌词。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眼望四周阳光照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但愿永远这样好 一年一年时间飞跑 小小少年转眼高 随着年岁由小变大 他的烦恼增加了! 少年的你,在成长中,是否也遇到了烦恼和忧愁呢,今天,让我们追随少年杜小康的成长足迹,一起去了解、感受他的成长之旅吧。 二、 回顾小说相关知识,结合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按照小说三要素梳理小说节选部分内容。 小说三要素 人物:少年杜小康 环境:远离家乡的孤独、偏僻的芦苇荡 情节:(用一句话概括节选部分的情节内容) 讲述少年杜小康在孤独的放鸭旅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故事。 三、 品味杜小康在孤独中的成长之旅 (一)品味“孤独” 问:同学们都认为杜小康是在孤独中成长起来的,那么你认为少年杜小康都面临哪些方面的孤独?并在文中找到依据。 1.背井离乡的孤独。(7.9.11.12.13) 2.远离母亲和伙伴的孤独。(48) 3.空旷浩渺的环境造成的孤独。(21) 4.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