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62239

[核心素养目标]第八单元 第11课时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日期:2025-02-0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5069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上册,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连加连,核心
  • cover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观察和发现问题、运用已有认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 点 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难 点 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经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是在一道题内连续进行两次加减口算,这对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无疑是有好处的。 核心素养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 第八单元 第11课时 连加连减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引“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提升文化素养。】 1.填一填。 2.算一算。 导语:这节课我们学习《连加连减》。(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习“方法” 学习任务一:探索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使学生感受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1.教学连加 课件依次出示例12主题图。 (1)提炼数学信息,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 师:小结图意。 原来有4个南瓜,小红先运来2个,又运来1个。一共运来几个南瓜? (2)提问:要求一共运来几个南瓜?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 生说师板书4+2+1=7 师:谁会读这个算式,这个算式和以前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3)像这样连续加几个数的算式,我们把它叫连加(板书) 师:这里的4表示什么?2呢?1呢?这样的连加算式怎样计算呢?(同桌互说) 师小结:这样的连加算式一般情况下,我们先算前两个数,再用结果去加第三个数, (4)谁能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说计算过程。 2.教学连减 课件依次出示例13主题图。 (1)观察图,你发现哪些信息?先数数一共有几条丝瓜,玲玲摘了几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谁来列式。 (2)看!玲玲又在干什么?谁能把这幅图意完整的说出来。 学生看图,师讲述: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玲玲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 (3)讨论怎样列式?生说师板书:8-3-1= 谁愿意读这个算式?这个算式和以前学的减法算式不一样在哪?可以给它取个什么名字?(连减) (4)连续几个数相加我们把它叫做连加,像这样连续减去几个数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减。(板书) 这道算式怎样计算呢?同桌互说。 (5)小结:这样的连减算式一般情况下我们先算前两个数,再用结果去减第三个数。 易错警示: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达标练习--活“应用” 【设计意图:在练习阶段,通过有层次的练习,重视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1.(P72.1)。 2. (P73.2) 3.(P73.3) 4.(P73.5) 5. 6. 解决问题。 一共有10人,元元和成成中间有几人? 四、总结评价--促“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本课所学内容,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 2.总结: 3.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作业设计】 1. 补充《学案》,做好相应笔记。 2. 完成《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4 + 2 + 1 = □ 8 – 3 – 1 = □ ↓ ↓ 6 5 【课后反思】 通过动手摆一摆、说一说,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器官感官参与,又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摆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连加、连减算式意义的理解,并有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