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064739

24 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教案

日期:2024-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185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教案
  • cover
《十五从军征》教案 霍城县瞻德中学 代新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2.学习诗歌,运用想象、补白、对比体会诗意,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 3.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揣摩理解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木兰代父从军十多年,战功赫赫荣归故里。“天子赏赐百千强,爷娘出郭相扶将,阿姊当护理红妆,小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一派欢乐喜庆让人激动的场面。而从军65年的老兵,归家后命运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首乐府诗《十五从军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会将同一主题或者同一类人物进行比较,有较深入的思考,有助于思辨性阅读训练。 二、复习旧知,深入了解汉乐府 乐府是指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乐府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使用。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而起的一种新的诗体。它的特点叙事性强,语言朴素,形式自由多样等。《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破解题意,咬文嚼字激感情 生齐读诗题 释题。从古诗的题目大家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阅读先从题目入手,在思考中带着问题读诗, 学习更有目标,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初读诗歌,了解诗意酝酿情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 诗中的老兵十五岁就被征从军离开家乡,当他八十岁返回故里时会有怎样的经历? 1、学生自由朗读诗,借助课本注释读准字音,然后指名学生朗读,正音。其他学生点评(注意冢、窦、舂、羹、饴等字的读音及写法) 3、齐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强调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的节奏) 4、师范读,带入感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的好习惯,创设识字情境,发展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再读诗歌,品析词句悟诗情 (小组合作,先在小组间说,然后选代表回答) 读了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试着说说这种感受的理由。 (提示学生:可以是某个词,某个句子,甚至可以结合自己的联想谈感受。读原句时要声情并茂,其他同学可作点评。) 例如:我从“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读出了“悲”,这组数字说明老兵出战时间之长,将一生搭给了战争。“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这是不是近乡心却怯?用问话表现老兵内心忐忑又充满了希望。乡里人也没直言,告诉他家里还有谁,“松柏冢累累”,这就暗示着家人已逝。老兵此时希望落空,更为绝望的是推开门看见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家已成了野兔野鸡的乐园成了杂草丛生的地方。 以诗补诗,想象补白 本首叙事诗,可以补白的地方很多。小组合作在书上做一两处批注,然后展示。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65年是老兵征战的一生,也是家人守望的一生。其中浓缩着六十五年的空白,诗歌未曾展开,我们可以借助其他战争主题的诗歌来补白。 例如:这六十五年间或许有“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时刻,那不知何处飘来的芦管声引起了老兵无限的乡思……请同学们调动积累再补一两处。也可在其它留白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补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大胆自信表达的信心以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 六、总结全文,感悟内涵升华情 1、同样面对战争,老兵的命运和木兰却迥然不同,汉武帝时严苛的兵役制度使得普通人被迫参与战争承受了无法承受的痛苦和损失。所以诗的最后像一个特写镜头,定格在老兵“泪落沾我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