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食 【教材简析】 日食是学生已经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一种天文现象,把日食这种种特殊的天文现象作为学生的学习主题,对学生来讲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日食的发生与地球、太阳、月球三者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有关,有助于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状态。同时,日食现象反映了一个事实一宇宙天体是运动着的,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素材之一。但如果按照书本上的流程进行教学,相对来讲对天体是运动的比较简单,只能推测出月球是围绕着地球运动的,与实际的太阳系的运动,地球、水星、金星等天体在围绕着太阳公转,同时月球围绕着地球公转,有一定的差距。 聚焦板块中,引导学生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太阳系中天体的运行上: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支配着太阳系中所有其他天体的运行。月球在绕地球运动的同时,也被地球携带着绕太阳运行,在这个过程中,天体会发生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日食。并通过提问调查学生们对于日食的了解程度。 探索板块主要安排了3个活动。 探索活动1是模拟三球运动。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在某一个特殊的时刻,太阳 、地球、月球会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对模拟日食现象很有帮助。学生在五年级的时候已经对光的直线传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能推测日食是因为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探索活动2是模拟日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研究方案,通过利用三张不同颜色的纸片,模拟日食现象。探索活动 3是汇总观察结果。教师利用班级汇总表的形式,让学生将1号位置(近)和2号位置(远)所看到的日食现象画在圆片纸上,张贴在班级汇总表中。 研讨环节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让学生通过交流、汇报,总结出产生“日食”现象的原因,认识日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运动、大小和位置关系。二是梳理学生对太阳系这个天体系统的理解。 拓展板块,借助金星凌日天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太阳系是一个运动着的天体系统。 【学情分析】 天空的方位“上北下南,左东右西,”学生是死记硬背的,没有真正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将日食从西边开始,东边结束这个现象与天体的运动联系在一起。因此,学生就更难理解,为什么月球和金星都是自西向东运动的,产生日食的方向和金星凌日的方向却是相反的。 孩子们都知道,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但是孩子们真的理解为什么一定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从而行成日食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通过图片,了解日食有三种类型: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 2.通过探索活动形成日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的观念。 科学思维 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推测日食产生的条件。 通过寻找证据和逻辑推理,判断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从而行成日食的天体是月球。 3.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模拟日食现象,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和解释。 探究实践 通过寻找证据、逻辑推理和模拟实验,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体会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认识。 责任态度 保持关注典型天文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日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运动、大小和位置关系。 难点:根据日食现象,推测出挡住太阳光线形成日食的天体的月球。 【教学准备】 教师:三球仪。 小组:手电筒、地球仪、乒乓球、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材料准备:标有“北”的方位纸] 以“找不着北”为问题驱动,指导学生确认天空的方位。 找教室的北方,确定教室地面的方位,确定教室天空的方位,书写天空的方位,总结天空方位。(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孩子不仅仅知道“天空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是跟地面相反的,而且知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