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76521

人音版五线谱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山野放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5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2016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音版,五线谱,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 cover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歌中山歌信天游的风格,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歌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和对比分析等感受地域人文风情与音乐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民歌分类、信天游的两种曲式形式及简单的演唱信天游民歌 学习重点: 通过欣赏学习《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及其他陕北民歌,感受信天游的风格特点及信天游的两种曲式形式 学习难点: 通过学习有感情的演唱信天游民歌。 教具:多媒体 钢琴 教材分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八年级下册人音版第三单元山野放歌中的第二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陕北民歌改编的新民歌。歌曲反映了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陕北人民热烈欢迎子弟兵的心情与场面。歌曲的旋律采用了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回转起伏、优美舒展,高亢嘹亮,尤其是采用了合唱这种表现形式,使得歌曲的表现力更丰富。歌曲为2/2、2/4、3/2拍混合节拍,曲式结构为兼具三部曲式的变奏曲式。 歌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奏(节奏自由、旋律优美),主题和主题变奏Ⅰ(第一段、第二段歌词)。 第二部分:简短的间奏,变奏Ⅱ(分节歌反复)和间奏、变奏Ⅲ(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歌词)。 第三部分:主题旋律的间奏,再现变奏Ⅰ,结尾句(第六段歌词)。 教学过程: 导入 中国民歌 中国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 设置问题:我国民歌的分类? 教师: 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1.山歌:劳动、休息时演唱或隔山岗传达信息,特点:节奏自由、声音有极强的穿透力、清脆嘹亮。如《上去高山望平川》 2.小调: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特点:旋律委婉优美。如《茉莉花》 3.劳动号子:在人们劳动时候一起发力时演唱的。特点:一领众合、铿锵有力。如《船工号子》 2、课件展示一组图片 设置问题:1.当你置身在图片这种情境下你会用民歌中的哪一类形式演唱? 3. 根据图片展示的,这个属于我国的哪个地方? 教师:1.山歌 陕北地区,黄土高原 哪里千沟万壑、气候干旱,哪里的人民性格豪放,形成了信天游的民歌题材 3.、多媒体展示信天游: 信天游:又叫“顺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类。主要流行于山西、内蒙古、陕西西部等地区。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往往具有叙事性特点,其结构有上下句乐段构成。 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演唱的形式来表达,而且他们的演唱不受地点的限制,如:可站在崇山峻岭之巅,或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里,或是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陕北人唱陕北民歌是信口而歌、信口而唱的,所以“信天游”这三个字就极为形象地说明了陕北民歌完全是一种自由之歌,一种奔放之歌。 信天游有两种曲式形式: 1.节奏自由、旋律跌宕、感情奔放 2.节奏匀称、旋律舒展、感情细腻 陕北信天游有曲式单一的形式,也有综合形式的歌曲,今天我们学习一首综合风格的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新课教学 1、歌曲创作背景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由李若冰、关鹤岩、徐锁、冯福宽作词,刘烽作曲,是一首民族风味较浓的陕北信天游改编的新民歌。歌曲反映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正逢山丹丹花开的动人情景(山丹丹花,学名斑白合,别名红百合),以及陕北人民对红军到来的喜悦欢乐之情。歌曲为2/2、2/4、3/2拍混合节拍。 2、图片展示全谱,学生聆听《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全曲 问 题:让我们用身体的律动,根据速度、旋律特点全曲可分为几部分? 教 师:根据速度和旋律特点全曲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