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国大典》 一、教学内容 《开国大典》是统编版五四制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 文库 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 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 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 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 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 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 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 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 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二、整体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 的过程。本课教学设计重在通过自读自悟,勾画批注,合作学习,展开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使学生感悟文本内容,体会参加开国大典的人民群众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领略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同时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比较句子,体会并掌握文中用 词的精妙;通过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的学习活动,训练学生略读、精读、有 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老师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从而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 想感情。 3.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 五、教学策略 1.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准备图片、视 频资料。 2.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2)搜集有关开国大典 的图片、文字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进入情境,兴趣阅读 1.教师板书: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 (多媒体、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 由于本课内容距离学生比较远,学生体会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开 课伊始利用三个词语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 隆重和盛大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借助资料的引入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2.请同学们用以上内容说一句话。 3.教师简介文章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的日子,是祖国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中 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 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 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设计意图】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代替传统手段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 激发学生情感,烘托本节课的教学氛围,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 4.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交流并自学生字、新词 2.教师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1)给词语注音。(多媒体、文字、动画、形状、学科工具-拼音、笔工具/键 盘)城楼、檐下、庄严、典礼、擎着、毛泽东、电钮、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 (学科工具-拼音、笔工具/键盘) (“擎”应读qínɡ,不要读成jínɡ;“钮”和“聂”的声母都是n;“诞”应读 dàn,不要读成yán。) (2)教师引导学生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例如:“开国大典、城防部队、迎风招 展、肃立、汇集、排山倒海、瞻仰”等,并用“肃立”和“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