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第1课时 汽化 知识点1 汽化 1 加油站悬挂有如图所示的警示标志,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A)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2民族文化 如图所示为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表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它所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知识点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2024·沧州期中)下列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B)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子盖严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将马路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4古人智慧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这是陆游笔下的省油灯。省油灯的灯体如坦口碗状,为上下夹层,上面一层为盛油的油盏,油盏下腹部中空,在其腰部开出一小孔,从小孔处注入冷水,每天一换,如图所示。其原理是利用夹层里的水可以 降低 (选填“降低”或“提高”)油的温度,使油的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减慢,达到省油的目的。 知识点3 沸腾现象及其特点 5 (2023·运城期中)如图所示是酒精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酒精的沸腾属于汽化现象 B.酒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C.酒精沸腾过程中要放热 D.酒精在任何情况下的沸点都是78 ℃ 6 (多选)如图所示,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D ) A.烧杯中的水将继续吸热 B.烧杯中水的温度将保持100 ℃不变 C.试管中的水能够达到沸点,并且能沸腾 D.试管中的水和烧杯中的水都在发生汽化现象 7(多选)(2024 北京期中)同学们将亲手种植的胡萝卜送给老师们品尝,老师们欣喜不已,希望能将胡萝卜保存得更久一些,以下做法能减慢胡萝卜中水分蒸发的是 ( B、D ) A.把胡萝卜摊开晾晒在窗台上 B.把胡萝卜装入密封的保鲜袋中 C.把胡萝卜切成块状 D.把胡萝卜放入冰箱的冷藏室 8 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烧瓶中的水再次沸腾。请解释水再次沸腾的原因。 答:当我们向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气体温度降低,从而使瓶内气体的压强变小,水的沸点降低,当瓶内水的温度高于此时水的沸点时,水就会再次沸腾。第2课时 液化 知识点1 液化 1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C) 2(2024·沧州期中)冬天在浴室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会变得很模糊,但过一会儿又变清楚了,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A)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3(2024·广安期中)冬天,汽车玻璃上会有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发生 液化 形成的。这层水珠出现在车玻璃 内 (选填“内”或“外”)侧。 知识点2 液化特点 4如图所示是用实验室加热器具模拟飞机“尾气”的产生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在空气温度越高时,现象越明显 B.图中的“白气”是水蒸气 C.刚喷出时不是白色雾状是因为喷口处温度很高 D.飞机“尾气”是汽化形成的 5工程实践 如图是被“热棒”包围的青藏铁路,“热棒”相当于一个制冷机,解决了“千年冻土”问题。“热棒”就是在中空的棒体里面灌有液氨,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吸热 汽化 ,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冷却 液化 变成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6(2024·南京期中)用几层蒸笼蒸馒头时, 顶层 (选填“顶层”或“底层”)的馒头会先熟,这是因为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和馒头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同时 放出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 7 如图所示,在烧瓶中注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