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81480

五四制六上13桥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227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五四,教学设计
  • cover
桥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 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 升。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的表达特点,理解题目“桥” 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 与精神。 难点:理解“桥” 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1.收集洪水爆发的场面,准备《悲壮》的曲子,制作课件。 2.预习作业: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尝试理解。 教学过程: 一 、 回忆所学, 导入新知。 1.回忆曾经学过的小说。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册课本专门以小说组织的单元———第四单元。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什么? 3.简介小说体裁。 4.介绍本单元任务清单。 5.导入《桥》,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 、快速阅读, 感知人物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微型小说《桥》。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了解 这篇小说的内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生按要求速读。师利用超级分类活动 随机出示词语: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生齐读,有部分学生把“当”读成“挡”。) 师:读“势不可当”这个词语时,老师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虽然意思未 变,但字形不同,读音就不一样,这里应读dāng。这组词语在小说中是描写什 么的? 生(齐):洪水、老汉、群众。 师:重点出示清瘦、沙哑、揪出词语。生读。)这组词语在小说中是描写谁 的? 生:(纷纷回答)老汉。 师:他还有其他身份吗? 生:他是村党支部书记,是一位父亲,他还是老太太的丈夫。 师:这组词语分别写了人物的哪些方面? 生:“清瘦”写的是人物外貌,“沙哑”写的是人物声音,“揪出”是描写人 物动作。 (出示词语:祭奠。生读。) 师:“祭奠”是什么意思? 生: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 师:在这篇小说当中是谁祭奠谁? 生:老太太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师:表达完整而准确,你们都是细心的读者。 师:词语读完了,请大家看本课的生字,先看这五个,你观察到了什么? 生:都带“口”。 师:你们真是心细如发的孩子。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口”在字的左边时,书写要小,位置偏上。 师:本课你认为最难写的字是哪一个? 相机交流:观察、提醒、范写、练写、展评。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小说《桥》的信息卡,谁能来说说你是怎样填写的? 交流: 师:谁能从这些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说一说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生:(思考片刻)黎明时刻,洪水咆哮,老支书镇定指挥慌乱的村民过木桥, 他从逃生的人群中揪出了他儿子,最后村民得救了,他们两个人被势不可当的 洪水冲走了。洪水退了,老太太来祭奠他们。 师:不错!一下子用上了四个新词语。谁能说得更简洁、完整一些? 生:(迫不及待)黎明时分,洪水势不可当,人们惊慌失措。面容清瘦的老支 书镇定指挥村民有序地过逃生的木桥,甚至从人群中揪出了儿子。最终老百姓 得救了,父子二人却在咆哮的洪水中牺牲了。 师:下面我们根据老师的提示,能不能把主要内容补完整,把下面的词语拖动 到合适的位置。(利用课堂填空活动进行展示) 师:我要送你两个称号,第一,词语运用小达人;第二,概括小能手! 三 、合作朗读, 走近人物 下面请同学们通读全文,快速找出描写老汉说话的句子,用横线画一画,读一 读。 学生自主读书。 师:老师也忍不住要和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篇小说,一起回到那个山洪突发的 黎明。接下来由我领读,同学们只要读第8自然段和全文中老汉所说的话,但是 我们整个朗读要让别人听起来浑然一体,就像同一个人读的一样。(出示:第 8、10、12、15、20自然段。配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