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81641

3.3寄情山水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1-05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220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寄情,山水,教学设计,格式,人教,美术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寄情山水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 八年级(上册)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版-出卷网- 教学目标 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和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 掌握勾、皴、擦、染、点的山石作画步骤。 3.感受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用笔墨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理解山水画的意境; 2.掌握运用山石的表现技法。 教学难点: 用勾皴擦染点技法表现山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以图渲染,揭示课题 1.探索。 通过图片展示,提起学生好奇心,对《千里江山图》有了探索欲望。 2.欣赏。 教师播放视频《千里江山图》,并介绍,引导学生观察。 发展阶段 通过蔡京在画后的跋文介绍作者王希孟,他的《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的巅峰之作,提出问题:什么是青绿?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青绿即是青绿色,又象征着宋徽宗治理下的疆域辽阔、大好河山。 意境 情景摄入:将自己置身画中,想象为山中的游历者,体会画外之意。 图片展示《千里江山图》细节。 教师总结:画面将北方山水恢弘壮观的气势和南方山水广阔幽深的意趣自然地融为一体,营造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意境,让人心胸开阔、仿佛畅游山水间。 过渡:这就是中国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 2、提出问题,什么是意境呢? 教师总结:意境,就是情与景的结合过程,它实现了主观之意与客观之境的交融,从而将人引入一个想象的空间。 3、展示运城中条山的照片,拿出教师自己绘画的中条山作品,让学生体会所表达的意境。 教师小结:这幅作品表达了老师对家乡山水的热爱之情和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 (二)“三远法” 情景摄入:用爬山的经历再次走进《千里江山图》,分析他的空间布局,体会王希孟所运用的“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 教师小结:宋代郭熙提出的“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平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山石画法 1、介绍墨色、笔法。 2、通过播放教师示范石头的视频,讲解绘画山石的步骤。 A. 勾。(先用浓、淡不同的墨勾出山石的轮廓。) B. 皴。(再用淡墨皴出山石的结构,表现出山石的凹凸起伏与质感。即山石的脉络纹理。) C. 擦。(用较干的笔,根据皴过的地方弥补,绘画过程中注意明暗关系。) D. 染、点。(接着用淡墨渲染山石的立体感,也可用颜色染,注意分出山石的阴阳向背或前后层次。最后用不同的点表现出山石上的苔藓、杂草、远树等,丰富山石的表现。) 3、学生归纳、梳理总结山石绘画步骤。 四、课堂实践 用中国画中勾、皴、染、点的山水画技法来表现一幅山石画。 要求: 1.运用浓淡不同的墨色表现山、石的特征。 2.注重山石的阴阳向背或前后层次,表现出山石的质感。 五、巡视辅导,以赛启兴 1.提示按步骤、要求画,激发学生潜力。 2.引导学生将作业深入刻画,加工整理。 3.对学生作品进行展评。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中国山水画中的《寄情山水》一课,感受到了画家通过山水作品所呈现的意境,学习了山水画的绘画理论“三远法”,了解了山石的基本画法。希望同学今后多加练习,水墨画不仅仅只是一幅画,它承载了咱们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和精神,还需要我们去将它不断的创新,不断的传承,不断的发扬光大。 拓展、延伸 王希孟的老师宋徽宗给希孟出的题,绘制大宋江山《千里江山图》,那么老师也给同学们留一道课外拓展题,绘制《新千里江山图》,献于祖国,祝祖国神州大地繁花似锦,祖国长空乐曲如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