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88627

1.2.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课件 (共34张PPT) 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83次 大小:505257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2.,PPT,八年级,物理,2024,教科
    (课件网) 2.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情境导入 耳听为虚,眼见一定为实吗? 点击画面播放视频 图片真的在动吗? 我们的感觉总是可靠的吗?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周围的世界,把握事物的特点,我们发明工具,帮助我们测量。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量与公认的基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我国古代有鲁班确定的木工尺标准 为了方便国际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作国际单位制(SI)。 探究新知 知识点1 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米 符号:m 国际计置局制造的“米原器” 自2019年5月20日起,国际单位制中的“米”采用以下定义: 光在真空中于 秒内行进的距离,为1米。 1 299 792 458 2.常用单位: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 m) 纳米(nm) 3.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m mm μm nm 每下一级乘103 m dm cm mm 每下一级乘10 大 小 乘10的正指数 除以10的正指数 km 方法归纳 乘10的负指数 例1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2m=_____dm=_____mm=_____nm。 (2)0.6×102m=_____km=_____μm。 (3)PM2.5指的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即小于或等于_____m的颗粒物。 12 1.2×103 1.2×109 6×10-2 6×107 2.5×10-6 总结:数值+原单位=数值×进率+目标单位 不同物体的空间尺度(单位:m) 原子半径 红细胞直径 昆虫体长 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 地球半径 银河系半径 6.4×106 3.8×1020 8.848×103 约10-10 约8×10-6 约10-2 人的身高 约1.6×100 知识点2 测量长度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实验室配备的钢直尺 透明塑料直尺 卷尺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零刻度线在哪? 量程是多少? 分度值是多少? 零刻度线 单位 量程 (1)使用前:三看 分度值:0.1cm (2)使用时:五会 ①会选:根据测量对象和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②会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注意:刻度尺较厚时,把它侧立起来。 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另选某个整数刻度线为测量的起点。 ③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 × √ ④会读:读出准确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23 cm 物体长度的读数.mp4 ⑤会记:记录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准确值为:_____;估读值为: _____; 单位为: _____。 4.2 cm 0.03 cm cm 4.23 cm 我们身边的一些“尺子” 1cm 约20cm 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人体的这些部位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 实验探究:测量教科书的长与宽。 3.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选定教科书的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作为测量基准边。将刻度尺零刻度线与教科书基准边对齐,测量教科书不同位置的长和宽,将结果填入记录表中,计算长边和短边长度的平均值。 测量次数 1 2 3 平均值 长/mm 宽/mm 比较你和其他同学的测量值是否相同。 知识点3 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作误差。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 2.造成误差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3.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任何测量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 错误是人为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4.减小误差的方法: (1)根据测量需要,选用较精密的仪器; (2)改进测量方法;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许多测量仪器的示数都是以长度的示数为基础的。 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的驾驶舱里有各种仪表,使飞行员得以掌握飞机各系统的工作情况 知识点4 测量时间 人们把昼夜交替一次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称为一日。 土圭 日晷 1.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