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悟诗人之志,品人生之味———必修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材料:部编高中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 人文主题:生命的诗意 相应的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 教学课时:12课时 【单元目标】 1.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2.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3.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 4.尝试写作文学短评。 【设计说明】 本单元精选了八首经典作品,它们分别是魏晋诗歌、唐代诗歌和宋词,因而该设计将大单元分成魏晋诗单元、唐诗单元和宋词单元来组织教学,将单篇教学与群文教学相结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可以横亘第三单元的任务,以保证大单元架构的整体性。 第1-3课时 魏晋诗单元 【课段目标】 1.了解三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掌握相关文学知识。 2.品读《短歌行》的文本,体会诗人的情感与心志,学会赏析其抒情表意过程中运用的诗歌手法。 3.品味《归园田居》中的景物描写,分析其运用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体会诗人寄寓其中的志趣。 4.根据诗歌文本,感受并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评估任务】 1.评估朗诵方案:能在揣摩文本的基础上,比较和评点《短歌行》不同的朗诵版本,并从诗歌文本中找到自己的依据。 2.插图绘制:在研读《归园田居》中景物描写的基础上,为其绘制一幅插图,要求忠于诗歌文本,最大程度地还原其中的意蕴。 具体评价指标: (1)是否仔细研读注释:如“方宅”为几十亩地围绕着屋宅,而非四方形的宅院。 (2)近景的描绘是否准确:榆柳和桃李的栽种位置分别为“后檐”和“堂前”,看似无关紧要,实则不可互换。 (3)远景与近景如何处理:“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近景与远景的结合,涉及视角的变化。 (4)听觉描写如何体现:“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定是看到的景象吗?是否必须绘制出来? (5)画面整体的疏阔程度:注意“十余亩”和“方宅”的大小比例关系,以及田园世界与狭小逼仄的“樊笼”“网”“池”形成的对比。 (6)对插图风格的把握:插图与《短歌行》的白描手法及其质朴冲淡的整体风格是否相符。 3.抒情主人公形象概括:能结合诗歌文本、创作背景和诗人生平,用流畅具体的语言描述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学习活动】 活动1:感志士之慨 (1)观看两个版本电视剧里曹操朗诵《短歌行》的片段,结合《短歌行》的文本和你的阅读初感,谈谈你认为哪个版本的朗诵最贴近诗歌所要传达的情感。 1987年鲍国安版———忧思深重 2013年陈建斌版———风格偏向于奋发刚健 (2)钟嵘《诗品》评价曹操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请朗读《短歌行》,按序找出其中的“悲凉之句”,并简要说说曹公为何“悲凉”(或曹操为何而“忧”)。请结合诗歌和注释加以概括。 (3)曹操如何表达其“忧”?他运用了哪些方法?试分析。 (4)结合你对诗歌思想情感的体悟,试着有感情地朗诵《短歌行》,读出其中的多种情思。 活动2:析抒情主人公形象 (1)预习作业:请简单谈谈你对曹操的印象。 (2)预习反馈:你心中的曹操形象来源于何处,小说《三国演义》、史书抑或是《龟虽寿》《观沧海》等诗? (3)课后回顾:从《短歌行》中,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曹操?他和你从小说和史书中读到的描述类似吗?请试着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活动3:悟渊明之志(参考前人的设计) (1)陶渊明为何而归?请根据《归园田居》(其一)的文本,寻找并概括他归隐的原因。 (2)景物描写探究:陶渊明归向怎样的田园?田园寄寓了渊明怎样的人生志趣?请根据诗中描写田园景色的句子,整理其中的意象,绘制一幅插图。 第4-8课时 唐诗单元 【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