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09685

雨霖铃 配套教学设计(25)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368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雨霖,配套,教学设计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 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 2 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学情分析 学生对诗歌鉴赏的能力比较差,这个课文刚好讲到离愁别绪,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容易引起兴趣的话题,所以尽量做到以情激情。在描述画面中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也顺带把诗歌鉴赏的手法贯穿其中。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 品位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雨霖铃》教案 教学步骤 : 一.导入:城南旧事MP3《离别》 “相见时难别亦难”,是的,在现实生活中,别离是一种常事。在诗词中更是一种历写不衰的主题。大家想一想,以前学过哪些描写别情的诗 (学生回忆,教师提示)如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等。我们可以想见朋友离别马嘶中的呆望;母亲送别儿子时的泪眼愁眉;可以感受到“默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江淹)中包含的至理。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永的爱情词,一起走近词人的心灵世界,去感受情弦的脉动。 二、知人论事:关于柳永,大家对他了解多少呢? 学生《利用导学大课堂》概括: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教师点拨:《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狂傲自负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三、感知:听朗读录音思考词眼是什么?伤离别 四、分析讨论:请学生找出其他的句子与“伤离别”的联系。 1.词中抒情的句子。 "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难分难舍: A.大意理解:在京城门外设帐饯别,没有心情饮酒;就在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船夫催促登船起程。 B:感情解读: 问:为什么?他的思绪正在想什么? 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留恋和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不想“别”而又不得不“离”。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无奈眷恋:也许我们能控制得住感情,但是无法无法控制的是泪水。 A.大意理解:两个人手拉着手,脉脉含情,泪眼相对,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竟然说不出话来。 B:感情解读: 这两句写情态。(启发学生想象这副画面?)两人相对而立,手握手,眼对眼。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忧伤失意: A.大意理解: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没有不因离别而伤心的;更何况我正在冷落清秋的时节,这就更令人难以忍受了! B:感情解读: 问:那句话点名了这首词的主旨(“伤别离”)。又把作者这种离愁更推进一层?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 问:“清秋节”一词,照应前面哪句话? (起首一句“寒蝉凄切”) 前后照应,再次点明离别时的凄清氛围。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孤寂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