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感受空气》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教学 目标 明确空气是一种真实的物质,它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等特征,并且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了解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如呼吸、光合作用、维持大自然的平衡等。 认识物质的三态,即固体、液体和气体,并能举例说明。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空气、石头和水的共同特征,深入认识空气的各种特征。 用与空气有关的游戏和活动,丰富学生的认知,发现空气的更多特征,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 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空气的一些抽象特征,如占据空间、能被压缩等。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以及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和交流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带盖的黑盒、教学视频、实验记录单、班级记录表、氮气和氧气的模型 教学设计 复备课 一(一)情境导入 教师进行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如用一个装满空气的气球在黑板上摩擦,然后可以吸附一些小纸片;或者用一个漏斗和一个乒乓球,将乒乓球放在漏斗口,然后用嘴从漏斗底部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是利用了空气的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特征。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回答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空气的流动性、压力等方面进行思考。 教师进一步提问:“空气还有什么特征和作用呢?” 引发学生对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的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气泡图,将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用气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示范绘制气泡图的方法,如在中间画一个大气泡,写上 “空气”,然后在周围画一些小气泡,分别写上空气的特征和作用。 学生独立绘制气泡图,然后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教师可以选择几个小组的代表上台,汇报本小组绘制的气泡图,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记录空气的特征和作用,如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用于呼吸、光合作用、维持大自然的平衡等。 (二)知识铺垫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一年级下册《认识一袋空气》中对空气的学习内容。 提问:“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谁能说一说我们都知道了空气的哪些特征呢?” 学生回答:“空气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形状不固定的特征。” 教师进一步提问:“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观察空气的呢?” 学生回答:“我们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等方法观察空气。”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回忆起观察空气的方法。 教师介绍物质的三态。 提问:“我们知道空气是一种物质,那么物质有哪些状态呢?” 教师展示一些物质三态的图片,如冰、水、水蒸气、石头、沙子、食用油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物质的三态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会回答:“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教师解释:“物质的三态是根据物质的形状和体积的特点来划分的。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容易被压缩;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容易流动;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容易被压缩和扩散。空气就是一种气体,它具有气体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提问:“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那么空气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展示一些自然界中的图片,如森林、河流、海洋、天空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空气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学生可能会回答:“空气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它可以维持生命的存在,如呼吸、光合作用等;空气可以调节气候,如温度、湿度等;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气味等信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