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07498

第1课时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日期:2025-04-2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346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课时,一量,一比,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
  • cover
第1课时 量一量,比一比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5例4、例5及“动手实践”,完成教科书P36“巩固练习”第2~4题。 教学目标 1.参与直观测量与比较活动,理解分米作为长度单位的具体意义。 2.掌握分米的概念,形成1分米长度认知,学会以分米为单位进行物体长度测量,熟悉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之间的换算。 3.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估测技巧、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分米长度单位,熟练掌握分米与米、厘米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 准确使用分米单位进行物体长度测量,建立准确的1分米长度认知。 教学准备 教学视频、刻度尺、米尺、10厘米长度的标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究新知识 1. 展示测量工具。 课件展示一把分米刻度尺。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请大家看,这是什么工具? 2. 获取信息,培养学生观察与提问的能力。 师:你们从这把尺子上能观察到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能指出分米刻度尺上的刻度。 预设2:学生可能会混淆分米和厘米,教师可引导区分。 师:你们能提出哪些关于分米的问题? 指名学生提问,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用分米刻度尺进行测量。 3.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米”这个长度单位,了解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板书课题:认识分米及其换算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分米刻度尺,引导学生观察和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同时,让学生理解分米的概念,以及与米、厘米的换算关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践探索,理解单位转换 (一)教学教科书P12例2(1)。 1.体验测量,列出转换关系。 师:如何用分米刻度尺测量长度,并理解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呢? 学生口答转换: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2.探究转换方法。 师:如何将分米刻度尺上的长度准确转换成米或厘米呢?先尝试一下,然后与同桌讨论你的方法。 学情预设预设1:数分米刻度,然后乘以10得到米数。 预设2:数厘米刻度,然后除以10得到分米数。 预设3:先数分米刻度,再数剩余的厘米刻度,合并计算总长度。 预设4:学生对换算关系不熟悉,提出是否可以使用辅助工具(如换算表)。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规律。 在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注意体现换算过程。 师:你发现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了吗? 学情预设都是基于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的换算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测量和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长度单位间的转换,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单位转换的能力。 (二)教学教科书P12例2(2)。 1.应用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分米与米、厘米的换算关系进行长度测量? 学生口答实例:测量桌子长度时,先测量分米数,再测量剩余厘米数。 2.探究应用方法。 师:当你需要计算物体的长度时,如何将分米转换为米或厘米? 学情预设预设1:用分米数乘以10得到米数,或用厘米数除以10得到分米数。 预设2:根据具体情况,直接用分米或厘米来描述物体的长度。 预设3:将分米和厘米的长度分别换算,然后相加得到总长度。 预设4:用换算公式快速计算,例如将5分米转换为50厘米。 师:同学们,运用我们学到的换算关系,我们可以轻松解决很多长度测量问题。 师:请大家比较测量物体长度时,使用分米、米、厘米哪种单位更合适。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学情预设选择合适的单位取决于测量的精度和物体的实际大小。 师小结: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和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的探讨,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转换,并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 三、实践操作,深化理解 1.引导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