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5.1法不可违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政治认同:认同社会主义法律,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道德修养: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争创合格公民。 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健全人格: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人生观念。 责任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尊法、学法、守法、护法、用法。 。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分类,不同类型违法行为适用的法律;自觉做到守法护法。 教学难点:感受法律尊严,自觉遵法守法。 法律的作用? 01 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原因。 02 违法行为的种类、区别和共同点。 03 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 主要表现有哪些? 04 我们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自主学习 05 01 违法无小事 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了派出所。 (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法律意识淡薄,不知法、不懂法,致使在不经意间违了法。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只要做到不违法,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 运用你的经验:P4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公民必须依法缴纳税,如个人所得税等。 《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可以发表观点,参与政治。 思考:以下规定表明法律规范的社会作用有什么意义? ①规范(指引)作用: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小勤经常会在网络上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小勤的父母每个月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民法典》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 ②评价作用: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小勤的父母逢年过节都要回老家探望老人。 小勤和父母走在小区楼下,有人从楼上扔杂物,后被物业通报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规定,小明同学的爸爸需要补齐的税款和罚金约为30万元。 因无证驾驶,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处行政拘留7天。并处罚金二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 ③强制作用: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小勤同学的爸爸因偷税漏税,被处罚。 小勤的叔叔因无证驾驶被行政拘留并处罚金500元。 01 违法无小事 笔记1:法律对社会生活的作用?p46 (1)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 (2)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 (3)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原因: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 2.违法行为的原因、含义及分类是什么? 2.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区分 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苏某限期归还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