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10554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上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5-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76219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古诗词,PPT,21张,课件,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cover
(课件网)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辛弃疾 丑奴儿 书 博 山 道 中 壁 辛弃疾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其词作风格。 2.把握艺术手法,体味词人内心情感。 3.在熟读的基础上分析点拨加深对词作的理解。 4.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南宋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生于金国。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抗金归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地方官,平定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创制飞虎军以弹压湖湘。 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 作者简介 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石壁上题了这首词。 词作背景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朗读指导: 字音 节奏 语速 语调 重音 停顿 情感 初读文本 预习检测 人年少时不知道愁的滋味, 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唉!现在尝尽了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只好说道好一个凉爽的清秋啊! 美读译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悟读文本 1.结合朗读感受,请你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整首词的情感。 2.你觉得词人少年时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那个字极富表现力? 3.“而今识尽愁滋味”,这句词中哪个字值得品味?此时的词人又有哪些愁? 强 尽 研读文本 词尾以“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结束全篇。作者不言愁苦反言天气,有什么作用? 名句品读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他这首词外表虽则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 、不满的情绪。……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法。 深沉的感情用平淡的语言来表达,有时更耐人寻味。 欲吐还咽抒情法 拓展延伸 深读文本 词人仅仅就是在写愁吗?现在的你有“不识愁”而又“强说愁”的体验吗?小组交流,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感受。(3分钟) 未来的你,可能更会有“识尽愁”而又“欲说还休”的的体验。 普遍存在的人生感受 《湖心亭看雪》中的张岱饱受国破家亡之苦,“欲说还休”,惟留下那上下一百的冰雪世界。 《岳阳楼记》里的范仲淹历经宦海浮沉、人生坎坷,“欲说还休”,展示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情怀。 刘禹锡、欧阳修、苏轼又何尝不是“欲说还休”…… 教师寄语: 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愁,你从这些古代先贤身上获得了哪些感悟呢?写出心中所想。 生活中不只有甘甜也有苦辣咸,闲愁哀愁亦是人生的一部分。不必恐慌,亦无须回避,坦然面对,不忘初心,守住做人的底线,执着于心中所求。足矣!!! 言近旨远,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课堂小结 人 生 感 受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